《千里访古运》是一本纪实类的文化著作。作者对大运河沿途的考察调研,对人情风土的描写,再现了大运河的风貌。

  作者撰写该书源于她初见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该长卷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记载之详细,工程之浩大,深深感动了她。之后,她参与《古运回望图》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长卷是在费孝通、胡洁青(老舍先生夫人)、柴泽民等专家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制作完成。

  如果说《古运回望图》是用国画描绘古运河全貌,那《千里访古运》则是用笔来描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

  此处对《千里访古运》进行连载,以飨读者。本期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德州。

(《古运回望图》德州段运河)

  朝贡贸易,中国这种传统的对外政策,带有强烈的正统观念和大民族意义倾向,但也正好迎合了中国历代后朝都以“天朝上国”的自居心态。他们相对缺了点经济意识,并非要以此“贸易形式”来强国。郑氏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也忠实地执行了明成祖对海外诸国的“怀柔”政策,为明朝赢得了诸番国的崇敬和向往,进而把朝贡贸易推向高潮。下西洋前后28年,来明朝朝贡的海外贡使就达到292次之多。

  明朝时期,前来朝贡的许多国家当中,来自东南亚的贡使最多,也最频繁。这些国家的来使们。他们来明朝贡,政治上的目的是得到明朝廷认可,取得政治庇护;但他们更主要的目的则在经济方面。朝贡之后,各国即获得与明朝庭进行官方朝贡贸易的许可,亦即拥有了和明朝作生意的特权,自此以后,便可以在朝贡贸易中,尽情地牟取厚利。

  其实,名为来华朝贡,各国贡使打着“公办”旗号,却不忘“贾公济私”,他们来华时,除了带大量贡品之外,还夹带数额巨大的私货,顺路在广东啊、福建啦、浙江等一带的登岸港口进行销售;更多的私货,则是通过京杭大运河北运,销往内地,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因此,广义上说,京杭大运河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更务实的说法则可以是:明朝时期,京杭大运河是域外各国前来朝贡的必由之路,水路交通的便利和沿途繁荣的商业,为贡使们销售私货、公饱私囊、以及购买中国货物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因为正是运河,才滋生了沿岸的无数富裕城镇,滋育了肥沃的商业环境,它不便是各国商人脚下的轮滑,让他们南北游走,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货物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场所。如果没有运河这一便利的交通,如果运河没滋生出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消费群体,外来贡使们的商品无处可售、或获利甚少,他们还愿意那么频频出入中国吗?某种意义上讲,京杭大运河一度是明外交杠杆的最佳支点!

  当时,来明朝朝贡的使者们,他们所带来的贡物,有大象、犀牛、宝石、玛瑙、水晶、沉香、丁香、胡椒等,虽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但说到家又都不实用,对中国的经济、乃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又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而外国使者们购得的瓷器、丝制品等运回国内,既出售赚取了利润,而且仿效学习,促使本国也生产瓷器和丝制品,可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古运回望图》采风图片)

  东南亚的各国使者们,他们从明王朝把物质财富带回故土的同时,也不忘把中国的文化带回自己的HOMELAND。比如,外国使者访华,明朝廷会赐给他们不同的冠服,还有饰品,诸如皮弁、玉圭等贵重东西。两相比较,他们会惊羡于中国的服饰是如此雍容华美!审美能力提高了,且有了“榜样”可依,回国之后,他们自然会在衣饰文明方面有所进步。另外,东南亚的使者们,还主动从明朝求得了《大明历》,带回后好好钻研,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国家的历法,“日子”过得更加明白,四季耕作更加分明,看懂了天,也读懂了地,心智就此变得不再浑沌。有的国家还真接派官生来明朝学习,归国后布施教育,中为洋用,提高了自己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这样,一条京杭大运河,如一条大大的传输带,迎来送往各国客商使臣,也让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礼俗追随着使者们的脚步和心灵,撒拨到异邦他乡,大大影响了海外各国,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程度,从而也达到了明成祖“宣教化于海外诸蕃国,异从礼义,变其夷习”的政治目的。

  明朝时期,东南亚主要包括爪哇、渤泥、苏禄、吕宋、合猫里等国,他们很早就与明朝开始通使,开展朝贡贸易。其中,渤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都是在出使明朝时,染病客死中国并葬在中国的。身在德州,就重点说说苏禄王的中国缘吧。

(《古运回望图》采风图片)

  苏禄国位于菲律宾岛西南部,后来成为菲律宾的一个省。《明太宗实录》中说:“其地以石倚山为堡障,山畲田瘠,宜种粟麦,民食沙湖(糊)、鱼虾、螺蛤,气候半热。俗鄙薄,男女断发,缠皂缦,系小印花布。煮海为盐,酿蔗浆为酒,织竹布为业。有酋长。地产中等降香条、黄蜡、玳瑁、珍珠……”

  郑氏船队每到一处,即向当地统治者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无非是先夸赞一番中国是何等的美丽和富有,中国皇帝是何等的英明和宽宏,会热烈欢迎各国贵宾赴华访问的。

  《古运回望图》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千里访古运》作者介绍:

  马王,名字源于父母姓氏,自幼生长于老北京皇城根下的女作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细腻深挚,优雅醇美,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擅长纪实类题材。

  《古运回望图》简介

  该图以大运河鼎盛时期的明代中兴时期为历史背景,以反映大运河上下督运盛况为主线,以精心刻画沿线著名人文景观、民风民俗为描写对象。全卷长210米,宽0.83米,以中国画兼工带写的方法创作,浅绛小青绿,从北京皇城、通州八里桥、燃灯塔及张家湾码头开始,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至余杭结束。全卷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市井、民风、民俗、建筑、商业、贸易、环境、风景名胜等多侧面描绘六百年前祖国大动脉的繁荣景象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百业兴旺、万国来朝的盛况。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着力刻画当时南北漕运的全过程,构筑典型场景及人间百态,突出当时的船文化、制造业、工商业、服饰特色及南北贸易,描绘运河两岸的壮丽风光。整个画面设25个段落,共涉及风景名胜100余处,南北贯通,起伏跌宕,风情各异,美景连珠。各类船只千余艘,官、宦、士、农、工、商、纤夫、船夫、搬运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类人物数万人。长卷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自然成趣、艺术精湛,堪称一件“一条运河贯穿南北,半壁河山尽收画卷”的长篇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