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赵子轩) 一首首撩拨心弦的动人乐曲,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真切场景,共同造就了歌剧名作《茶花女》。作为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演出剧目,由中央歌剧院排演的世界经典歌剧名作《茶花女》于10月14日晚在烟台大剧院上演,为当地人民群众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来自中央歌剧院的演员在为演出做准备(央广网记者 赵子轩 摄)

上演一场传世经典名作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薇奥列塔一袭白裙登场,盛大的舞会随之拉开序幕。歌剧第一幕中,知名旋律、唱段接连上演,精彩不断,赢得满堂掌声。《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1848年发表的小说,1852年由作者自己改编成话剧剧本,1853年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作曲、皮亚威编剧的歌剧《茶花女》问世。此后,小说、话剧、歌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茶花女》风靡世界。《茶花女》自1956年由中央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以来,已经倾倒了两三代中国观众。传承至今,它作为一块试金石,为民族歌剧的创排提供了标准和借鉴。

歌剧《茶花女》演出现场(央广网记者 赵子轩 摄)

歌剧《茶花女》讲述了19世纪巴黎交际名媛薇奥列塔与青年阿尔弗莱德的凄美爱情故事。薇奥列塔因为喜爱佩戴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与阿尔弗莱德相爱后,却因社会的世俗偏见而走向毁灭。从众星捧月到病入膏肓,再到凋零陨落,薇奥列塔形象历经转变、不断升华,闪烁出圣洁崇高的光辉,得到世人的怜悯与尊重。

强大阵容奉上精彩演出

中央歌剧院是亚太地区最具规模实力和人才优势的国家艺术院团。本次上演的歌剧《茶花女》根据2001年中央歌剧院版本复排而成,由江弗朗科·德·波西奥(意大利)、李丹丹执导,么红、徐森等著名歌唱家参与演出。据介绍,本场演出共有演职人员近200名,汇集中央歌剧院各路名家。强大的排演阵容将歌剧中感人至深的情节与动人心弦的音乐完美演绎出来,加之以震撼、精巧的灯光、舞美设计,一场“盛宴”级演出就此上演。

歌剧《茶花女》演出现场(央广网记者 赵子轩 摄)

在威尔第的创作之下,薇奥列塔形象被刻画得细致入微,戏剧与音乐实现完美融合。薇奥列塔也成为最难驾驭的女高音角色之一。本场演出中,女高音歌唱家么红饰演薇奥列塔,通过不同的唱腔、唱法将角色不同阶段的情绪、情感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回馈以热烈的掌声。

歌剧《茶花女》演员谢幕(央广网记者 赵子轩 摄)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剧院副院长么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1992年开始演薇奥列塔这个角色,今天是我第74场演出。作为演员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演出为大家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的享受。希望观众能够走进剧场感受经典西洋歌剧的魅力,感受到音乐的美。对剧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排演大量的有艺术性、高水准、高质量的作品,并在其中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让艺术传承下去。”

专家研讨:坚守“双百方针”,讲好中国故事

《茶花女》作为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中唯一一部西方歌剧,吸引了1179.3万观众线上线下同步观看,盛况空前。演出结束后,随即召开了专家研讨会,专家学者、主创团队代表以及2021年度民族歌剧创作研修班的学员共同参会,大家围绕着为什么要传承西方传统歌剧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家研讨会现场 (烟台文旅供图)

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在研讨会上,主演么红首先回忆了《茶花女》的演出历史,强调《茶花女》是中央歌剧院引进的第一部西洋歌剧,是一部农民都能看得懂的歌剧,重要的是洋为中用,学习西洋是要为我们中国人服务,是为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中国作品。《歌剧》主编游暐之谈到,从1956年到数字媒体广泛使用的今天,从中文到意大利原文,在西方歌剧作品经典传承上,中央歌剧院一直坚持中西并进,以西促中,充分吸收运用西方歌剧创作的经验来为自己服务,这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好的实践。

主演么红在研讨会上发言 (烟台文旅供图)

《歌剧》主编游暐之在研讨会上发言 (烟台文旅供图)

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经典歌剧《茶花女》在烟台的演出成功,体现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今天的艺术创作者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积极能动地推动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王道诚表示,“《茶花女》的成功演出,体现了中央歌剧院在坚守发展中国歌剧的同时,向全国介绍经典西洋歌剧的责任担当。”游暐之同时指出,西方经典歌剧也是文化艺术传统,我们的歌剧不到一小时网络直播超过800万,充分说明我们的人民群众需要这样的作品,中央歌剧院给予了观众这一精神食粮。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王道诚在研讨会上发言 (烟台文旅供图)

三、打磨经典、锻炼队伍

培养中国民族歌剧人才是我国全面推动歌剧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守正”才能“创新”,以打磨《茶花女》这样一部经典歌剧为阵地,培养、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歌剧艺术创作、表演人才,他们立足传统,面向世界,是民族歌剧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的不竭动力。中央歌剧院首席常任指挥袁丁表示,“《茶花女》不仅是中央歌剧院率先引进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其本身在世界歌剧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引进以来经历了几代艺术家共同打磨,始终保持着这部歌剧最传统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所有创演人员的共同追求。”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韩万斋表示,“本场演出演员阵容强大,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展示出了中国在西洋传统歌剧表演艺术方面的最高水平。”

中央歌剧院首席常任指挥袁丁在研讨会上发言 (烟台文旅供图)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韩万斋在研讨会上发言 (烟台文旅供图)

四、兼收并蓄、百花齐放

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价值追求,中国民族歌剧在繁荣发展之路上,向经典学习、向经典致敬既是对艺术规律的尊重,也是大国胸襟。王道诚表示,“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上看到《茶花女》这样一部经典的西洋传统歌剧是令人感动的,它标志着我国歌剧艺术繁荣发展的路径是开放的、包容的。”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也表示,“歌剧艺术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它本应是百花齐放的。中西方歌剧艺术深度融合,借鉴西方技术讲述中国故事是中国歌剧值得尝试的创作方向。”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在研讨会上发言 (烟台文旅供图)

研讨会上,除了专家们的发言外,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也分别从歌剧的坐唱、落地排练、排练合唱与乐队的合乐以及最后进入剧场完成整体舞台艺术合成等方面,同与会的专家及主创团队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