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 近日,由央广网、红餐网和良之隆·中国食材电商节三方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餐饮产业峰会”在武汉国博中心·汉厅盛大召开。峰会期间,IPCR预制菜研究院发起人周鹏邦接受了《央广面对面》栏目组的专访。

主持人:2023中国餐饮产业峰会的主题为“共创·共赢”,您如何解读这两个词语?当前形势下,餐饮品牌如何才能做到共创·共赢?

周鹏邦:我认为要实现“共创·共赢”,首先要做到认清自己,不忘初心。其次是要做到结合外部资源,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以预制菜为例,比如说你有一个独门菜品配方,想要大规模生产销售,这时候你就需要预制菜工厂和各大渠道商的帮助。工厂帮你生产,渠道商帮你销售,除此以外你还可以找一些名厨帮你进行品牌宣传。多方合作,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这就是“共创·共赢”。

主持人:近两年,预制菜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是疫情形势明朗后也有人认为C端预制菜的市场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您认为呢?

周鹏邦:我认为预制菜的C端市场并不是不复存在了,而是转型升级了。

过去的一些环境里,消费者可能只要求能吃饱。但现在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堂食也可以外卖,对预制菜的需求从刚需变成软需,这也就要求预制菜必须要做得更好吃,才能被消费者喜爱。

主持人:目前预制菜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周鹏邦:预制菜想要扩大市场继续发展,当前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是预制菜的零售,必须符合消费者的需求。B端的一些预制菜产品,并不适合拿到C端来售卖,必须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度。

第二是消费场景的扩宽。目前大部分预制菜都只针对家庭场景研发。但我认为预制菜消费可以把消费场景拓宽至野炊、出游等。

第三是口感还原的问题。预制菜能不能让消费者满意,最终还是要看口味口感,看产品本身。

主持人:过去一年,预制菜赛道投融资火热,今年预制菜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融资问题?

周鹏邦:我个人觉得从食品企业转型做预制菜的,或者说做食品起家现在开始重新讲预制菜故事的,拿到融资后要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这些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需要谨慎看融资问题的,反而是做预制菜的餐饮企业。很多人认为预制菜正在风口上,但正因为如此,入局预制菜的餐饮企业更要拥有“强硬的翅膀”,才能更好地飞行,不然风一吹“翅膀”就掉了,一定要打好人才储备、产品研发以及资源和销售这一套组合拳。

主持人:关于预制菜的菜品研发,您觉得应该往哪方面发力呢?

周鹏邦:我认为预制菜不管如何发展,终究要围绕“吃”来进行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最核心的。更具体一点的,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学会变化。产品的迭代要跟上消费者的口味,要知道消费者的口味是会变化的。做全国市场的预制菜企业,要注意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市场需求。

第二要找准市场。如果不做全国市场的,而是地方型企业,所在的地级市或者省会城市有足够的人口数量来支撑市场,那就专精本地口味。做好了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第三要打开格局。当前市面上流行一种论调,说要做中式预制菜。其实预制菜企业没必要给自己打标签限制自己。不管是中式还是西式,韩式还是日式,不管做什么预制菜,最重要都是让消费者满意,让客户满意。

主持人:过去预制菜企业一直比较重视渠道建设,但最近他们开始注重品牌了,也有公司把重点放在了基础业务升级上。您认为2023年预制菜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哪方面会比较好?

周鹏邦: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的研发创新,另一个则是渠道的发展与建设。产品研发刚刚已经讲过很多了,我来重点讲讲新渠道的建设。

建设新渠道,必须要做好新的团队建设。原来的团队可能不适配新渠道,比如说原来的产品经理,他可能就理解不了什么是新渠道,更不要说去建设了。

除此以外还要找准企业的定位。这个定位既是市场定位,也是企业本身的定位。比如你是做C端的还是做B端的?你的产品卖到哪里?谁来消费?就企业本身而言,你又是以什么优势为主?你是渠道型品牌、生产型品牌还是消费型品牌?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点。

编辑:秦立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