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平台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互动的核心载体之一,不仅变革了传统商业模式,更在交易方式、服务内容和生态系统上实现了全面创新。然而,平台功能的不断扩展也带来了治理上的新挑战,如何在创新与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确保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生活服务类平台作为平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问题尤为复杂。这类平台不仅要撮合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还要通过多媒体方式传播内容,形成了内容生态与商品交易并重的独特治理模式。
生活服务类平台的治理首先呈现出跨领域多方参与的特点。平台作为连接内容创作者、商家、消费者和第三方服务商的桥梁,必须平衡各方需求,协调利益关系。这要求平台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各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同时,数据和技术驱动是平台治理的另一大特征。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精准分析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提供个性化服务。然而,这也带来了数据隐私和透明度等治理难题。平台必须不断完善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服务类平台还面临着实时响应和履约标准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平台需要快速响应用户和商家的需求变化,及时处理不合规内容和消费者投诉;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服务类商品的非标准化特性,平台还需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制定合理的服务标准和规范,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内容生态治理方面,平台应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对内容审核、虚假内容处置、内容创作者教育等进行全方位把关。例如,抖音平台推出的“不可信内容”专项治理和创作者培训计划,就是内容治理方面的有力举措。只有内容治理到位,后续的产品交易才能更加合规。
在履约标准化方面,平台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职业技能认证更新较慢,许多新兴职业无法得到标准化认证。对此,平台可以推动新职业新技能进入国家体系,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具构建自有标签体系。同时,还可以引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认证和标准化工作,以提升履约的标准化和可靠性。
为了平衡创新与治理,平台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和透明度。通过精准的内容审核和履约标准设定,降低商家在平台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同时,建立健全调解机制,引入多元治理理念。商业纠纷的解决不应仅仅依赖于平台单方面的裁决,而是可以通过多方主体共同来解决。例如,可以尝试引入其他资深用户参与的方式,对消费中的纠纷进行评判调解。此外,加强与政府的协同治理是推动平台合规化发展的关键。平台需要与政府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跨平台治理模式的创新。政府应确保在平台治理方面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为平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大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 李力行)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