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VR观展)

  至少从三千多年的商代开始,中国人就将竹木制成的“简”“牍”和丝织品“帛”作为主要书写载体,尤以简和牍的使用最为广泛。因此,我们将简帛出现之后,至纸张广泛使用(公元四世纪中叶)之前的时代,成为“简帛时代”。

  20世纪以来,在我国的西北和江南等地陆续发现了大量战国至汉晋时期的简帛,它们是珍贵的文物,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简帛记录的一千年,恰逢中华帝国从形成到鼎盛的关键时期,其内容丰富多元,无所不包。

  简帛中不但有文字、图表、绘画等多种书写形式,更有古文、篆、隶、行、草、楷等各种书体,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内容上,简帛保存了久已失传的古文献,可以和传世文献对照,从而印证历史;简帛中的各类文书、数术、医方、食谱、书信等,则从古代国家制度和运行情况,到普通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

  "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展"由山东博物馆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国内二十家博物馆、考古所和大学参加,展品涵盖了从战国、秦、汉至三国、晋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简牍帛书,展出文物850余件,其规模在国内乃至世界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