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掀起的汉服潮让人很难忽视,街头巷尾或校园、公园中,衣袂飘飘的青年人时有出现。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200万,产业总规模突破十亿元大关。

  与只是穿上古装“角色扮演”不同,如今的年轻人从改良汉服到原创古风歌曲、舞蹈,再到文创衍生品,已经并非一味复古仿古,而是将传统文化与当下审美和生活对接。这股流行趋势被概括为“新国风”——新在时代环境、技术媒介,也新在观念、表达方式。不过,在学者看来,新国风也需要克服网络时代碎片化、符号化的传播局限。文化传承需要发现古今贯通之处,找到适合当下的创造和发展,如果少了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的融合,新国风难免只是“一阵风”。

  穿上身、秀出来的传统元素,正成为网生代最炫个性风

  青年审美与传统文化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高口碑国产青春片《闪光少女》里有最直观的答案。影片讲述了一群喜爱动漫文化的青年人,用过硬的技巧与独到的演绎,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生的故事。片中这支民乐队叫“2.5次元”——链接二次元与三次元世界,也意味着动漫游戏审美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联姻。片中身着夸张动漫服装的少女为了编好古风曲目,积极研究民族乐器演变史,甚至将《中国通史》读了好几遍。她们演奏的原创古风乐曲在动漫展上一鸣惊人,吸引更多青年人“入圈”。

  将传统文化秀出来甚至直接穿戴上身,已成为网生代人群中的一股流行趋势。拿青少年云集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为例,截至今年三月,该网站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原创内容同比增长高达331%。古风音乐、国风舞蹈、汉服制作、妆发、走秀、古典菜式研究等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的原创内容,正成为动漫、游戏之外,深受用户喜爱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创作者也以青少年为主,18到24岁的人群占比七成。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玉玊,涉猎古风圈已有十年之久,她将这些作品比作“精神文创产品”。“当下的新国风玩家并非一味地复古、仿古,而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自身审美习惯以及传媒新技术结合,进行创新再造,让其闪耀于网络空间与生活场景。”在哔哩哔哩网上,一曲古筝演奏版《千本樱》获得超2000万点击,以及超过35万条弹幕,被誉为“镇站之宝”。这首乐曲并非源自传统民乐,而是一首在动漫爱好者中人气很高的现代原创曲目。另一首“古风神曲”《权御天下》则更进一步,这首描绘三国历史事件的歌曲,最初版本是由虚拟偶像演唱的。古风乐曲与电子音乐语音合成技术(VOCALOID),碰撞出了巨大的新鲜感。

  “古风进入时尚,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资源有了一种感性体认,升起一种了解探究的愿望。”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孙焘认为,新国风满足了青年一代对认同感与仪式感的追求,是网络时代的一种个性化选择。层出不穷的新媒介和技术手段带来了新的人际联结方式,代际、地域等人群标签在淡化,而兴趣爱好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同好间的频繁交流互动促进了新国风的繁荣。

  克服碎片化、符号化传播局限,“新国风”才能更好发展

  《闪光少女》的结局处,身着夸张动漫服装的少男少女最终站上了更大的演出舞台,一曲酣畅的原创古风乐曲演奏之后,一些起初“看不惯”他们穿着打扮的观众也给予热烈掌声。这个结局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与传统文化联姻,让过往被视为“非主流”的青年审美文化,已经走出了圈子文化的小世界。影片同时也抛出问题:在以新鲜的视听体验获得关注后,新国风又该如何面向更广泛的受众。

  随着新国风的走红,一些把“新国风”当符号当标签的问题也渐渐显现。某档主打国风审美的节目就因为空洞的古典华服展示,以及对古典诗词、华丽辞藻的生搬硬套,陷入重形式轻内核的争议。类似买椟还珠的案例在所谓新国风“玩家”中也有发生:曾有听过不少现代古风歌曲,却没有看过《红楼梦》的年轻网友,嫌弃87版《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写得不够押韵、不太“古风”,闹出笑话。

  “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一定共识基础上的多样性丰富性。”在孙焘看来,某些时尚层面的国风、古风必然是表面化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趣味的装点。文化的核心体现着整个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是技术与人文整体发展的结果,不是靠某一领域、或某一圈子文化中的单向传播就能抵达的。

  在学者看来,要让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更好地传承发扬,既要尊重年轻人的自发选择和创造,也要加强正向引导,以及对整个传播场域的营造。比如,因为国风歌曲《生僻字》的走红,一批平时念不出来的生僻字成为“网红”,随着这首歌曲的走红,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公号文章自发普及生僻字的出处,以及其背后的语言学知识。这便是立体传播场域营造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