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粉’他们之前,我对相声的记忆还停留在春晚舞台,后来才发现听相声欢乐很多……”随着相声综艺节目热播以及网络短视频兴起,德云社等为代表的相声艺术团体越来越多受关注。同时,“德云女孩”“粉丝把荧光棒带到相声茶馆”等现象的出现,也持续引发了各界关于互联网对传统文化艺术影响的思考。

  网络对相声艺术是把“双刃剑”

  “相声变了。”从小学开始听相声的“90后”小鑫说。他认为,相声变得更“逗”了,制作内容融合更多时代元素,并且里面的一些笑点也可以赢合现在年轻人的想法。

  这些变化,离不开互联网的影响。“从相声早期的撂地街头、入茶园的群体传播,到广播、电视时代的大众传播,到如今回归剧场、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并行,可以看做是适应传播媒介变化的必然结果。”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师王芳这样说。

  尤其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正在重构娱乐文化生态。数据显示,78%城市居民明显感受到生活压力大,影视综艺和游戏等休闲娱乐活动成为首选减压方式;而在各种影视或综艺节目中,搞笑幽默类内容最受追捧。另外,在资本带动下,娱乐形式日益多元,搞笑视频、喜剧综艺、脱口秀、网络段子等幽默作品层出不穷,相声要“突围”,必须抓住观众口味。

  可以明显发现,近年来特别是新一代相声演员频繁跨界综艺节目、电影等,甚至是打造以相声为主体的网络综艺,同时借助社交网络、短视频等,在公众中关注度和话题度越来越高,一些相声演员还被做成表情包,部分相声内容甚至入选网络热词、热语。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看来,网络生态对相声的影响更像一把“双刃剑”。“网络时代的传播影响力很大,目前相声的发展主要还是受到传播的影响,这既给优秀节目提供了发挥的机会,同时也会令瑕疵放大。”

  新生代演员有了粉丝团

  相声艺术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观众群体也悄然改变着。德云社一年一度的“纲丝节”刚过去不久,文婧(化名)仍在为没有抢到票而遗憾。以前对相声的印象仅停留在春晚舞台中的她,因追起相声演员而对这一行变得格外关注。

  谈到喜欢的原因,文婧说:“起初是无意听到了他们唱太平歌词、评剧等,发现唱的特别好听。后来觉得相声也在不断创新,并且对传统文化很坚持。因为他们,我现在还特别爱听京剧。”

  像文婧这样爱听相声的年轻观众甚至女性观众越来越多,新一代相声人为该传统行业带来前所未见的“粉丝文化”。据优酷数据显示,德云社观众中18至34岁的人群从2018年的51%上升到2019年的64%;2019年女性会员数较2018年上升240%,男女比例从2018年的6:4变成如今的5:5。

  “相声改编了非常多,跟观众的互动也多了,我们以前听相声时,主要是两个相声演员在讲一些他们编的段子或是老套的事件,但现在相声都开始结合时事了。”有年轻粉丝这样评价。

  文婧说,除买票去现场观看相声演出,他们也会进行集资、应援、打榜、做数据等。她认为,在追星这件事上,追相声演员和其他演员并无区别。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与演员的偶像化有关,演员的个人魅力和剧场的舞台气氛吸引了许多年轻粉丝,同时也带动了这些观众对相声和戏曲的关注。

  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颜值是演员的优势,但不能是他的本事。”网友“@小鑫”说。在他看来,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有些演员“唱”确实很不错,但其实观看后发现“说”“学”等方面水平有待提高。

  应在粉丝“追捧”中理性发展

  如何平衡艺术规律与观众趣味?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吴炜华认为,相声艺术在广播和电视时代曾大放异彩,但在今天却举步维艰,而曲艺社团的出现,通过组团出征,在打造相声艺术新时代适应性的同时,也巧妙地借力了相声新偶像的造星模式,以应对扑面而来粉丝经济的冲击,这一努力有值得肯定之处。

  他也提到,传统曲艺在面对新媒体转型、新受众出现之时,必然会遭遇文化震荡。如何传承优秀相声艺术的同时,适时而变,打开传统曲艺的创新传播之路,是曲艺传播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借力粉丝文化,建立传统曲艺在新时代的‘粉丝型’观众群;如何巧用新媒体平台,打开传统曲艺在移动音频、短视频、智能应用中的新传播空间,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吴炜华说。

  “网络时代容易形成‘圈子’,是正常现象,本身无可厚非。相声界多吸引一些年轻人,本身也不是坏事。但过度追捧和消费艺术之外的东西,可能会适得其反。”吴文科说。

  吴文科认为,相声创作还应有比较全面和深厚的文化作为支撑。“但文化表现力只是一个方面,发展相声文化更要‘如履薄冰’,知敬畏。”吴文科说,艺术欣赏可以见仁见智,但是要有底线、要理性;精神食粮要在娱乐之外给予人们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陶冶。同时,相声演员等传统艺术工作者应保持虚心求教的态度,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提升艺术影响力。

  “借助网络,相声传播比剧场更广。”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说。对于当下的粉丝经济与相声的碰撞,孟白认为,现在一些相声演员在自我形象上更加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无疑也给行业带来了压力。“不论是说学逗唱、讽刺幽默、针砭时弊,还是插科打诨,相声还是应该回归本源,应在这些基本功上下功夫。”孟白说。

  吴文科谈到,如今网络泥沙俱下,要警惕新媒体快速发展下盲目的“粉丝经济”。“要消费艺术,不要过度消费艺人。要科学引导粉丝对传统艺术带来的流量冲击,持续净化网络环境,从立法监管到社会舆论合理引导公民参与到网络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