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两会有话说|当博物馆遇到这些“成长的烦恼”,我们应该怎么做?

2019-03-12 15:2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 王菲)文艺之声、娱乐广播《两会有话说》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安来顺。

  “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成长的烦恼’,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表达的感受。对于目前“博物馆热”所引发的公众讨论,安来顺认为,主流是积极的,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博物馆,对历史文化有更直观更生动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件好事。

  面对观众不断高涨的参观热情,博物馆该做些什么?

  安来顺:我是在博物馆工作,每当看到观众在博物馆门口排长队,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因为我们经历过博物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时候,那时博物馆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兴奋之余,我们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大量观众来参观,在博物馆接待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们在博物馆的体验更有品质?不辜负大家来博物馆的一番热情?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

  节假日来博物馆的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这些观众的年龄结构、教育背景、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我们应该给所有观众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这就给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小到三四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满足这些观众的差异化需求,对博物馆来说并不容易。

  同时,我们还应该重新审视博物馆,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在我看来,博物馆不同于其他文化机构,它有自己的特性。比如说,博物馆可能和科技馆、文化馆都不太一样,某种程度上博物馆也承担着引领社会风尚的社会职责。基于此,博物馆不能无原则地泛娱乐化。这样的话其实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一个损失,也会降低它本该提供给公众的文化品质。

  高冷的文博如今很百变,您怎么看?

  安来顺:融媒体时代,博物馆应该更开放包容地接纳和面对新事物,当然还需要有一个边界,如果单纯为娱乐而娱乐、为技术而技术,某种程度上会贬损文物自身的文化价值。

  《国家宝藏》这档节目是一次全新的有益尝试,我觉得内容很不错,其中有文博专业人士,也有文娱明星,这是跨界合作,公众反响很好,业内也非常认可。我个人觉得,这档节目中“国宝的前世今生”环节设置得很好,国宝的“前世”很容易说明白,而“今生”是要将今天的时代精神通过它来表达,这也是串联古今的一座桥梁。当然这座桥是不是坚固,是不是完美,我们可以继续探索,也一定能打磨出更精彩的内容,让当代人、特别是更年轻的一代能够接受和感悟到这些文物身上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物馆做文创,重心该放哪儿?

  安来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都在介入文化创意产业,而且都非常积极。我们国内的博物馆也在积极参与文创,这对公共博物馆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我们应该持有理性态度。一方面,文创产品让博物馆文化得以延伸,成为观众走出博物馆后文化记忆的载体之一;另一方面,文创产品本身具有商品属性,它也可以给博物馆带来收益。

  博物馆归根到底是一个通过藏品和相关研究展示和传播历史文化的公众教育服务机构,它首先是向公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博物馆不是企业,我们不能把主要精力用来做文创。博物文创处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条的最上游,我们的核心资源是博物馆中的收藏,我们需要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更深度的挖掘,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的形式去满足潜在市场需求。相反,如果让一个博物馆去完成整个博物馆文创的全流程,我觉得这不符合博物馆机构特性。

  跟风?不可取!

  安来顺:看到故宫文创的成功,有一些博物馆也想效仿;但是,千万要警惕,文创产业最怕跟风。故宫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作为核心内容可以转化,有各个领域的专家团队,有像单霁翔院长这样有魄力、有开创精神的领导,故宫文创开发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希望在文创开发上有所突破没问题,但如果一味追求指标化地开发,势必会对博物馆的整体运作体系带来影响。建议各个博物馆因地制宜开发文创。

编辑: 董雯

两会有话说|当博物馆遇到这些“成长的烦恼”,我们应该怎么做?

文艺之声、娱乐广播《两会有话说》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安来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