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传记文学40年:笔墨留痕为时代立传

2018-12-20 10: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记者王子衿)传记文学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经历及性格,展现出了一个时期的历史精神和民族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典型人物的不断涌现,中国传记文学也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传记文学以司马迁《史记》的诞生为标志,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在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作家如司马迁、班固、陈寿、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作品文学价值高、富有艺术性和史学价值;“五四”运动之后,传记文学创作进入新高潮,梁启超、胡适、郁达夫、朱东润等作家学者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记文学再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非虚构文学记录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在12月19日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主办的“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传记文学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展示会”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王丽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记文学事业发展的情况。

图为王丽在研讨会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传记文学传统,历史之久远,作品之众多,典籍之丰富,举世罕见。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国传记文学重新起航、生机勃发,广大作家、学者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团结进取,写作环境日益向好,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传记文学这一古老的文类再次焕发青春”,王丽表示。

  据王丽介绍,中国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新书出版量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年均几十种,上升到了目前的一千种以上。2011年以来,传记类图书的动销品种数量持续上升,其中2015年为23390种,而仅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量就达到了28632种。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中国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的四十年。在传记文学领域,创研队伍不断壮大,主题不断丰富,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形态。传记文学博士李健健告诉记者,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传记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记创作者从史官、作家变为各行各业都有参与,传主形象也从原来的脸谱化变得更加立体多面。但同时,李健健也认为,尽管当下中国传记文学进入了发展的春天,但在精品作品方面仍然显得数量不足。

  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中国现代人物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现代传记研究》主编杨正润看来,新时期中国传记文学数量急剧增长,出现了一批精品佳作,并获得了社会和国家的基金支持。但在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传记文学面临着真实性和自媒体的挑战,应当慎重对待传记文学中出现的非真实性内容和部分自媒体“快餐传记”带来的问题。

  对此,杨正润建议,在传记文学的写作中,创作者应当注重呈现经典作品,坚持真实性与形式手法的创新。同时,由于传记文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作家与研究者还应当密切合作,互通有无,从而创作出更加高质量的作品。

  在“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展示会”上,《周恩来最后600天》等22部长篇作品,《中国之蒿——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谜》等3部中篇作品,《绝笔家书——我们的父亲戴安澜》等3部短篇作品,《邓小平时代》等3部传记文学翻译作品以及《传记文学:观察与思考》等3部传记理论研究作品获得推荐。同时,展示会还特别推荐了3部系列丛书,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和《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

图为展示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示的优秀作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为原则,对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塑造时代新人形象的优秀作品予以重点关注。推荐工作自2018年3月份初启动以来,邀请国内数百家出版社参加。经过三轮严格的审读筛选,推荐委员会从300余部初选书(篇)目中推荐出34部(篇)优秀作品予以展示。

编辑: 方婧

传记文学40年:笔墨留痕为时代立传

传记文学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经历及性格,展现出了一个时期的历史精神和民族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典型人物的不断涌现,中国传记文学也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