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传承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

2018-06-09 13:09:00来源:中国网

  杨飞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随着“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已经拥有52 项包括文化在内的世界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为了使这些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抢救、保护与传承,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而今国家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就是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的良好氛围。

  借助科技之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有底气。科技改变世界,网络精彩生活。先前随着“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资源就曾实现全球共享,更多的敦煌文化艺术信息、文化服务产品、文化创意活动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得到广泛传播。借助科技力量,通过“互联网+文物文创产品”、“互联网+文物素材创新”、“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等形式,非遗保护更有底气。

  融入时代气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有生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在现代社会立足并传承,就必须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走进人们生活。比如陕西就曾大力扶植剪纸、泥塑、刺绣以及传统饮食类等具有良好生产和品牌效应的项目,华阴老腔、皮影戏、西安鼓乐等表演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百姓的身边。经过改造、精简,川剧变脸更是走进了更多的普通民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植根群众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具张力。只有根植于群众沃土,艺术才有巨大的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如此。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手捏的面人、糖画,唢呐吹出的曲子,过年老人给的压岁钱,银针刺入穴位的手法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命脉。让更多的人们认识非遗、接触非遗,并参与到推动非遗随时代发展中来,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更具张力。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守望家园你我同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今党的十九大已经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描绘了新蓝图,借助科技之力、融入时代气息、植根群众沃土,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将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拉高13亿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编辑: 果君

传承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