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年轻的19岁济宁姑娘金茂芳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新疆,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军垦女战士。她先后获评兵团十二面红旗、全国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同时,作为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女拖拉机手”人物原型之一,被人们铭记。

跋涉3500公里的追寻 只为筑梦人生新篇章

  时间回到1952年,新疆部队来济宁招女兵。只有19岁的金茂芳激动不已,在她心里,能够穿上绿军装是人生最大梦想。尽管父母极力劝阻,可她却坚定地说:“我必须参军!为我们新中国的女性做出一点成绩。”

  直到今天她依然清楚地记着,从济宁到新疆,火车换卡车,一走就是一个月零三天。金茂芳说,在路上,饿了,就从充当座位的行李中拿出大饼啃着吃;渴了,就喝一口存在汽车轮胎里的水;困了,就直接在车厢里睡觉。

  到了新疆,眼前的一切让姑娘们惊呆了,满眼只有茫茫戈壁,稀疏的芦苇和漫天黄沙。但想到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需要人才建设祖国、开发边疆的时候,金茂芳和姑娘们便“安下心、扎下根”,再也没有离开过。

跨越70载的拼搏,她成为兵团里的一面旗

  在经过短暂的几个月的扫盲学习后,金茂芳和女兵们按照军队的要求开始选择工种。当部队领导问到金茂芳准备干什么时,她坚定地回答:“我要开拖拉机!”为加快开荒进度,金茂芳所在的机组实行一天两班倒,人停车不停,一个班次要干整整12个小时。1954年10月的一天,金茂芳和另外5名女拖拉机手奋战在石河子总场一分场,由于作业地点泉眼多,链轨车不慎掉入泉眼里。6人挖了整整一夜才把机车从泉眼里挖出,当时她们全身都湿透了,经过寒风的吹袭,一个个都变成了“冰人”。

  这样的经历,数不胜数。付出就有收获。1958年至1962年,金茂芳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领导的机车组年年被评为先进机车组。1959年7月,金茂芳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新疆军垦博物馆里,一串数据记录下金茂芳老人创下的成绩:7年时间,累计工作时间33395小时,共完成25.83万个标准亩,相当于20年的工作任务;节约油料52145公斤,机车越过6个大修期,节约费用开支8万多元。

  新疆石河子西公园里,一座以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女拖拉机手形象为蓝本的大型雕塑静静矗立着。虽然雕像没有写名字,可是在当地人眼中,这座雕像闪烁着金茂芳老人的影子。面对大家的赞美,金茂芳老人始终低调,她说:“你可以说我是‘人民币姑娘’原型之一,新疆建设兵团的姑娘们千千万,新疆能有今天,是我们集体奉献的结果。”

  金茂芳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己也已经走过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没有党就没有她的今天。她始终没有忘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军垦文化,如今也经常去做学校义务辅导员、志愿宣讲员,给居民和师生讲建设者的故事,激发年轻一辈建设新疆的志向。

  “如今,我来新疆快70年了,从未后悔。当年,我们开荒种地,在戈壁滩上建新城,就是为了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金茂芳说。

流淌一生的思念,家乡的变迁是永远的牵挂

  从19岁离开家乡到88岁的耄耋老人,近70载的光阴丝毫未改变金茂芳对家乡济宁的感情。金茂芳说,她家在济宁南池公园附近,小时候常常到南池里摸鱼抓虾,竹竿巷、太白楼爬上爬下。回忆起家乡的山山水水、童年往事,老人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现在年纪大了,多年不回去,可家乡的变化无时无刻不牵动我们的心。记得有一次,一位老姐妹在新疆发现了文化济宁的公益广告,当时就兴奋地喊我们去看,那种心情就像看到娘家人一样。”金茂芳说。采访现场,当年和金茂芳老人一起进疆的济宁籍老兵吴耀贞、何德云、文成兰、谢秀昌也闻讯赶来。

  “我们来自济宁,在大运河畔长大,来到新疆发誓一定干出个人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新疆只要提到济宁女兵、山东女兵,大家就会竖起大拇指。现在,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我们过得很好。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们远在新疆,永远想念家乡!”金茂芳老人深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