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图为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编者按:

大运河对北京城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有“北京城是漂来的”说法,由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策划出版的《漂来的北京城》曾有详细的运河历史故事记载。作为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主干,大运河向京城输送着所需的物料,可以说“没有老运河,就没有老北京”,同时,运河也孕育了沿线的众多名城古镇。今天带您走进老运河、老北京,新故事之“东便门”。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一(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二(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三(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东南角楼——全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

东便门是北京外城东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东南端角楼旁边,主要由城楼和箭楼组成。东便门外有水乡之称,大运河的北终点大通桥码头南北行人,货物进出城的通道,河流如带,垂柳梳扬。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便门篇鉴赏(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东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过木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城台正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2.2米。

北京城东南角楼为明、清两代北京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简称角楼。原北京有内外城之分,内城建筑较早,为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4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东便门东南角,也叫东南角楼,位于崇文门外东大街的尽头。建在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通高29米,四面开箭窗144个。角楼内立金柱20根,整座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加之相连的南城墙,总占地面积约3654平方米。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便门篇鉴赏(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它是全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高大巍峨、深沉凝重,是古老北京城的象征之一。其西北是雄伟、繁华的北京站,东南是东便门立交桥,西与崇文门遥遥相望,东与通惠河毗邻。

东起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就是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便门大通桥——明清两代重要的漕运码头

漕运是元、明、清三代最重要的官办经济活动,也是将富庶的南方田赋集中到首都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古代,水运是最低成本、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明清两代,南方的漕船北上,或走海路,或走运河,到达通州张家湾。或者在张家湾卸下漕粮,或继续沿通惠河西行,到东便门大通桥码头,甚至直抵朝阳门码头。在元、明两代和清前期,北运河、通惠河就是首都的生命线,而东便门大通桥码头则是这条生命线上的最重要节点。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便门篇鉴赏(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东便门外通惠河上的大通桥,集桥梁、桥闸和桥码头于一体的建筑,是京城昔日重要桥梁之一。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造大通桥闸成。”大通桥全石结构,联建三孔拱券,桥面缓坡不陡,桥上一侧有20根方形望柱和实心护栏板,桥头有抱鼓石,桥西侧设置水闸调控水流。大通桥每桥孔石券顶刻有吸水兽。

在通州漕运繁盛时期,站在大通桥上东望,驳船穿梭,帆樯往来。明代漕运的船不能驶入城内,大通桥就成为通惠河漕运的最终停泊点。经由运河运来的粮食、物资等都在此地上岸,粮入周围粮库,“以实京仓”。大通桥在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见证了明、清两个朝代相当一段时间里漕运繁荣的景象。

图为《京门九衢图》姊妹篇《古运回望图》——大通桥(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东便门外的大通桥码头是南北行人货物进出城的重要通道。这里河流如带,垂柳成行,楼台水榭林立,买卖商家毗邻,随处可见达官显贵们游玩的热闹场面。文人们自然少不了凑热闹,翻开古代描写通惠河的诗歌,不知留住了多少昔日大通桥畔的胜景。

清朝后期,河道淤塞,大通桥码头的作用丧失。20世纪60年代末修建地铁时,把大通桥彻底拆掉,大通桥成为了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东便门漕运码头公园现已开放

早在明朝东便门曾经是重要的货运码头,也是京城重要的客运码头,南来北往的旅人都经东便门码头入城,或是由此乘船南下,东便门旁的二环路古时候就是能够载舟行船的河道。北京城的生活污水和雨季的洪水,大部分也是通过这里经通惠河、北运河入海。后来,河水逐渐减少,东便门码头再也不能供船只行驶。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便门篇鉴赏(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东便门不但是北京城的城门,又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之一,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传说、故事,拥有太多的文化、记忆。曾经的漕运码头东便门已无法重现昔日的水运繁华,新时代的东便门,静看北京站的车水马龙,置身于北京市崇文门商圈的繁华之侧,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图为东便门漕运码头公园资料图(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如今,东便门漕运码头公园已对市民开放,明城墙遗址公园内绿地如茵,草木繁盛。这些新的城市公园不仅将为市民增添休闲之处,还将当年老北京漕运东便门段的热闹景象还原,来诉说历史如运河般滚滚不息。“没有老运河,就没有老北京。”想探寻了解老运河、老北京、新故事,请您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精彩内容。

《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便门篇鉴赏:

《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便门篇鉴赏(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便门篇鉴赏(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便门篇鉴赏(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编者介绍

(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翰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央广网大运河频道负责人、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编辑:秦立玲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