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 运河,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推进了人类进步、繁荣与交流。

2011年初,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翰林大运河集团所属的北京市通州区骑游协会倡议发起“沿《古运回望图》骑游京杭大运河”活动,让人们加深了对京杭大运河文化及沿岸风土民情的了解,畅想着大运河的未来。此举得到了骑游爱好者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来自9个城市的33名骑游者组成运河骑游队历经28个昼夜,胜利抵达杭州。继后,在各级领导、学者、专家、大师的大力支持下翰林大运河集团成功制作了《重游运河图》,为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助推“运河申遗”,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2011年的运河之旅已经永远地凝固为历史,骑游路线示意图上的六十六枚沿途印章、三十五座城市记录着京杭骑游之旅每一个难忘的时刻!今天让我们随着运河骑游队一起走进—苏州。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古运回望图》苏州段,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骑游队从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出发,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苏州”,一座五六千年前便有人类农耕生产,世代繁衍生息的文化古城。古亦称“吴、姑苏、平江府”。说起苏州就会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她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人间天堂”的美誉。集鱼米之乡的盛誉、文萃之邦的美称、锦绸之地的桂冠、工艺之市的金榜、水乡之城的名牌、园林之都的雅号,如此多的赞誉纷纷落在了苏州一城。其中苏州古典园林与中国大运河苏州段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城河,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苏州是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古城。苏州古城河,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犹如玉带一般环绕着美丽的苏州古城。古运河风貌保护带,不仅仅是苏州的一条环城绿廊,更将苏州的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联结起来。苏州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城河四条运河故道,以及城区盘门、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和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七个遗产点段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因此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第三届运博会将在苏州举办

第三届运博会定于2021年9月22日至25日在苏州市举办,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外办、省体育局、省文联、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着眼“安全、精彩、圆满”办展办会目标,本届运博会将实行“限量、预约、错峰”措施,控制线下人员规模,并采取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联动的方式举办。此次运博会共安排6个板块19项重点活动,主要包括行运夜姑苏、开幕仪式、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互动联动等。为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本届运博会采取线下线上融合方式举办,不仅对重点活动将进行线上全程直播,而且将采用“云博览”形式,通过直播带览、带游、带货,让更多人云游运博会。

(苏州运博会吉祥物“团团”和“和和”,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运博会吉祥物取材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团和气”的“团团”和“和和”,与运博会“融合·创新·共享”主题相吻合。头上的装饰有苏州国家级非遗古琴和折扇,服装上的图案是茉莉花和桂花,看来既喜庆又憨态可掬。 

(苏州拙政园,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同时和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热河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与苏州留园、苏州网师园、苏州环秀山庄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美食

阳澄湖大闸蟹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又名金爪蟹,产于江苏昆山。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等赞赏。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营养丰富。自古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即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

碧螺春茶

(苏州碧螺春茶,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洞庭碧螺春茶,是苏州著名特产,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据记载,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碧螺春茶制作要求很高,早春时期,茶芽初发,芽尖部分,0.5公斤(500g)碧螺春约有6万个,即“一旗一枪”不超过2厘米时采摘下来,经过杀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艺加工而成。故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碧螺春茶的特点是:条索均匀、造型优美、卷曲似螺、茸毛遍体、色如凝脂、香气馥郁、回味甘洌。向来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有着极高的声誉。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民俗文化

镇湖刺绣

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刺绣,起源于服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代表“苏绣”的镇湖刺绣与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以精美的绣工、多变的针法和丰富的形象著称。镇湖刺绣不仅从创意、种类、针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而且从原来的飞禽走兽、百花异草到现在的山水风景、人物肖像等,产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作品在国际和中国国内的大型展示展览评比中,屡获殊荣。

(苏州镇湖刺绣,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因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有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风格,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播到全国各地。

(苏州昆曲,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昆曲在表演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歌、舞、介、白等表演手段高度综合。随着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昆曲角色行当分工越来越细,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各行角色在表演中形成一定的程序和技巧,对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昆曲音乐曲调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技巧规范纯熟。赠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发音吐字方式及流丽悠远的艺术风格使昆曲音乐获得了“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新世纪发展中的苏州,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城市新格局

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全面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推动高质量经济迈出更大步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营造优质人才集聚、要素保障完善的一流创新生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推动高品质生活实现更优提升。持续推动富民增收,促进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优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加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丰富高品质文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

(航拍发展中的苏州,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推动高颜值城市展现更美形态。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沪苏同城化,不断增强市域统筹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实施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计划。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苏州、幸福家园。推动高效能治理取得更新突破构建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建设百姓更加满意的法治苏州、平安苏州。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骑游队抵达杭州运河广场,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编者介绍

(谷建华,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新华通讯社授予其“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