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运河,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推进了人类进步、繁荣与交流。

  2011年初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翰林大运河集团所属的北京市通州区骑游协会倡议发起“沿《古运回望图》骑游京杭大运河”活动,让人们加深了对京杭大运河文化及沿岸风土民情的了解,畅想着大运河的未来!此举得到了骑游爱好者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来自9个城市的33名骑游者组成运河骑游队历经28个昼夜,胜利抵达杭州。继后,在各级学者、专家、大师的大力支持下翰林大运河集团成功制作了《重游运河图》,为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助推“运河申遗”,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2011年的运河之旅已经永远地凝固为历史,骑游路线示意图上的六十六枚沿途印章、三十五座城市记录着京杭骑游之旅每一个难忘的时刻!今天让我们随着运河骑游队一起走进邳州。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古运回望图》邳州段)

(骑游队从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出发)

  邳州历史悠久,境内大墩子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是江苏文明最早的起源。历史上,邳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争、三国角逐、宋金交兵、淮海战役都在邳州发生过。邳州也是英雄事迹颇多之地:关羽屯兵土山被编入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邳州是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烈士牺牲地;邳州是新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宋振中,也就是红岩小说中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的故乡。名胜古迹寨山摩崖石刻、梁王城遗址、九女墩、关帝庙、刘林遗址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

  (邳州全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邳州地方文化获得了较快发展。以农民画、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品,用独特的材料和手法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1992年邳州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地方戏曲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已有200多年演唱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以主伴奏乐器柳叶琴定名并开始走上舞台,其腔调缠绵,优美动听,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颇受欢迎。

  运河文化

  “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邳州段属于中运河水系,北起山东台儿庄、南入宿迁,途经邳州城区和9个镇,沿途与陶沟河、西泇河、不牢河、分洪道、城河、官湖河、六保河、房亭河等贯通。

  傍河而居的邳州人视运河为母亲河,老百姓约定俗成地用“运河”命名他们的生活:邳州主城区叫运河街道,当地的最高学府叫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重点中学叫运河中学,还有老邳州人离不开的大运河肥皂,邳州人爱喝的运河香醇酒。

  (邳州运河)

  航船曾经是邳州人重要的出行工具,大运河轮船的汽笛声在寂静的黑夜传得很远,深沉地召唤着旅人启程。通达四方的水道,给邳州带来财富和机遇、见识和眼界。随着公路、铁路的发展,慢节奏的水上客运已没有优势,然而成本低廉的水上货运依然兴旺。现在的邳州港已是京杭运河沿线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炭港口,苏北铁路、公路、水路连接华东地区的物流中心。这里承担着北煤南运的重要任务,经由港口中转的煤炭,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南、上海、浙江。水运繁忙时,一列列拖船在碧水中缓慢而骄傲地前行,远远近近,水天相连,引得无数摄影家在此采风拍照。

  近年来,徐州邳州市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穿流而过的资源优势,深挖大运河历史文化,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着力引导中小学生知运河、爱运河、护运河,为新时代彰显文化自信作出教育贡献。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邳州年画

  

  (邳州年画)

  据史载,邳州年画于明清时期,已进入家家户户,全县先后开办了数十家各具特色的年画作坊和批发销售店铺,从事专业年画制作与销售。清乾隆年间邳州进士陈略在其著作《胡打算》中,详细记录了邳州年画的兴盛局面:“影壁紧靠梧桐树,上画麒麟寿八仙。客厅挂起字和画,邳州八绝样样全。吴仪牡丹中央挂,花寒对联贴两边。魏朝梅花高林菊,洪龙松柏代代传。邓林八哥东山挂,桌子条幅挂西山。名锦屏风精无比,山水不厌周浮先”。由此可见民间清代时年画已广布邳州民间。

  (邳州农民画)

  邳州年画的绘画形式和技法多种多样,有手绘、半印半绘、木版手工印刷、机器印刷、刻纸彩绘等门类,吸取融汇了传统民间绘画、汉画像石画的精华,构图布局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客观人物、场景的任何缚束,采用写实、变形、夸张的艺术手法创作,作品构图饱满、简约概括、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淳朴厚实、粗犷豪放,画风自成一体。创作主题源于生活,但不拘泥于单纯的生活模拟,而追求神似和美的自然统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

  银杏文化

    在邳州,银杏树是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古老树种,千百年来,银杏的踪迹已经遍布邳州。

  邳州作为中国五大银杏主产地之一。在境内出土的大量《汉画象石》古文物看,邳州银杏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之前,盛于唐,发展于明清。迄今邳州境内仍有千年古银杏树12棵,500年以上的大银杏树69株,100年以上的银杏大树4160株。其中最古老的一棵银杏树现存邳州市四户镇白马寺村,树龄近1500年。在《邳志补·古迹》中有这样一段话,“大佛殿……一在白马寺,亦有银杏(一株),颇奇古”。

  (邳州银杏)

  邳州银杏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末民初,年产银杏核果大约在300万公斤以上,收购季节沂河舟舶堵塞,帆桅锚动,远运苏、杭、沪、嘉。据《邳志补·建置》记载,邳州银杏产区濒临沂河、武河,水运方便,每年银杏收获季节,齐村、骆家、北谢、港上、荆邑、授贤等渡口,“舟舶填塞,帆桅错动,舶载特产,下而远售。”当时最大的集散地为邳县的窑湾镇(今属新沂市)。据耆老回忆,邳州银杏果在这儿或售于商贾,或扬帆南下,而至淮扬、苏沪和杭嘉,在那儿换回南方的杉条、竹枝和瓷器等。考察今沂、武河两岸古旧房屋所用之杉条,皆言前人下江南而以银杏果换回。故《邳志补·物产》实录当时情景:“邳之银杏为行远大宗。”

  银杏历经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仍然在邳州这片大地上扎根吐翠,成为邳州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银杏以伟岸挺拔的姿态,多予少取的奉献精神,成为邳州城市发展的一面精神旗帜。

  (新时代的邳州)

  邳州的‘邳’字,几乎是邳州的专用字,意思为美好、广大的都城,也就是大美之城。邳州,一座崇德向善的“幸福城”。千百年来,邳州人传承了忠诚、担当、不屈的家国情怀,勤劳、朴实、实干的乡情民风,文明成为邳州最美的底色。新时代的邳州已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十佳城市、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骑游队抵达杭州运河广场)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报告百米书法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八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新华通讯社授予其“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