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七周年,由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新乡篇

  新乡——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一段可以看到大运河历史河道的城市

图为《古运回望图》新乡段采风资料图

  新乡,河南省省辖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紧邻河南省会郑州,是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区重要城市,也是豫北的经济、教育、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大运河新乡段即如今的卫河新乡段,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凿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卫河隋代以前称“清水”, 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挖永济渠。隋唐称“永济渠”, 北宋将永济渠更名为御河,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又改御河为卫河,此后卫河之名不再更改,沿用至今。

  在新乡,人们常说的卫河其实是卫河的上游河段,从新乡县合河村到山东临清河段,全长347公里。卫河,作为海河最大的支流,沿途汇聚了峪河、淇河、汤河、安阳河、孟姜女河、石门河、大沙河、漳河以及人民胜利渠等,一路北上,注入海河,最终在天津入海,让新乡有了昔日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新乡篇

  水通则商兴。据记载明永乐年间到清咸丰十一年,卫河航运四季畅通长达400多年。清末民初,往来于新乡、天津的货船达700余艘,大船可载130吨,专职船夫3000多人,饮马口、杨树湾成为当时繁盛的集散码头。

  由于运河横穿新乡,与运河有关的遗迹众多:其中因运河而兴盛的城市二座(新乡市、卫辉市);与运河有关的桥梁、码头、寺庙建筑10余处(百泉、合河石桥、水东经幢、金龙四大王庙、北关码头等);与运河息息相关的聚落遗址10余处(南高村遗址、西曲里遗址、汲城遗址、河洼遗址、芳兰遗址等)。其中位于新乡县合河村的合河石桥,是目前横跨卫河之上的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桥梁。

图为大运河新乡段历史资料图

  大运河新乡段是申遗立即列入项目卫河(永济渠)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的河段之一,也是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一段可以看到的大运河河道。大运河新乡段历史悠久,始于隋永济渠,明以后改称卫河,历代均为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承担着漕运、灌溉、行洪等功能,对新乡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对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目前规划中的遗产点段主要有8项12个遗产点,包含水工遗存:卫河(永济渠)新乡段(卫河新乡段、卫河故道卫辉古城段),小丹河,百泉河和百泉湖。附属设施:合河石桥。相关遗产:卫源庙,金龙四大王庙,卫辉古城(望京楼、望京楼历史文化街区、贡院街历史文化街区、盐店街历史文化街区)。

  新乡市大运河主线(卫河)呈西南、东北流向穿越新乡市境,小丹河自西向东、百泉河自北向南汇入卫河。本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涉及的范围西南自获嘉县黄堤镇西马厂村,东北至卫辉市上乐村镇小河口村,北至辉县市百泉镇,面积约61平方公里。

  新乡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卫河繁荣航运的见证者

图为新乡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资料图

  新乡北关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和旧城商铺较为集中,是新乡卫河繁荣航运的见证者。

  大运河新乡段即如今的卫河新乡段,系海河五大支流之一,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凿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目前,新乡境内仍存现状河道。新乡属卫河上游段,为卫河水源地,明清两代卫河漕运发达,因而商业繁荣。清末民初,往来于新乡、天津间的货船达700余只,载重百吨以上的大船约三分之一,船民有数千人。物资的装卸转运分别由饮马口、杨树湾两个码头集散。

图为新乡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资料图

  当时的卫河岸边,商业集中的北关街,如游家、李家、卫家等各大行号都是前门设店,后门建有泊位,供货船停靠装卸货物。他们在沿河一带构筑大片物业,靠着卫河航运个个“发家致富”。

  如今,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仍然保留着卫河航运繁荣时期的古建筑:游家书屋、付家大院、李家大院、北关百年药店、北关老桥。目前,北关历史文化街区的文物保护工程已经列入新乡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计划,拟开展运河街区原始风貌保护展示工程,发挥其潜在的社会价值,促进新乡段大运河遗产的展示利用。

  新乡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启

图为大运河新乡段大运河建设资料图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的启动,为新乡市生态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新乡市在大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将加强与国家战略的衔接,实现大运河项目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国家、省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上提出了多规融合、高起点站位的具体要求,新乡市在大运河项目谋划上将充分考虑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建设、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规划、森林新乡、乡村振兴、新乡市空间规划、《卫河综合治理景观规划》以及沿河的一些公园、湖河建设项目等,务必做到与国家、省大运河文化保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精神融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各顾各。

  卫河的前身就是大运河的永济渠,去年启动的卫河综合治理吸引了新乡市群众的目光,规划编制将与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精神和沿岸文化展示建设充分融合,一并规划体现。辉县市城南湖公园项目将与整个百泉河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融合考虑,卫源湖项目将卫河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融合考虑。

  针对目前正在卫河、百泉河、大沙河沿岸开展的一些项目规划、公园绿地以及湖、园等公共项目或其他项目,新乡市要求要充分与大运河文化保护和当地的文化遗存与展示相结合,完善大运河文化展示内容,完美呈现其历史文化内涵,为新乡市生态建设增添新的光彩。

  按照要求,河道清理整治将充分考虑两岸生态绿化、沿河公园绿地规划和运河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展示等;健身步道、自行车道规划建设将充分考虑到沿岸生态廊道布局和文物遗产展示布局;水系联通、引水补源将充分考虑到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以及人工湖水系建设规划,就连工程开挖的土方也要根据沿河公园绿地建设规划合理利用。

图为大运河新乡段大运河建设资料图

  近年来,新乡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众多扎实有效的措施,水系建设已让越来越多群众实现了滨水生活,稳步推进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和沿黄生态带建设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乡市要求大运河项目谋划要充分考虑新乡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建设、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规划、森林新乡、乡村振兴、城市空间规划、卫河综合治理以及沿河的一些公园、湖河建设项目等,通过多规融合,实现完美结合。资源规划部门将严格按照国家划定的有水河道两岸各1000米范围内的滨河生态空间、各2000米的核心监控区范围进行规划审批。

  目前,正在卫河、百泉河、大沙河沿岸开展的一些项目规划、公园绿地以及湖、园等公共项目或其他项目,将充分与大运河文化保护和当地的文化遗存相结合,彼此借势、交相呼应,为新乡市群众呈现更加丰盛的文化大餐。卫河景观规划也将与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精神和沿岸文化展示建设充分融合,一并规划体现。

  新乡运河保护开发: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还原历史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新乡段城市资料图

  新乡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协调、完善的管理机制,科学、有效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大运河遗产。真实、完整地保护并延续新乡市大运河遗产及其环境风貌,保持河道自然环境生态保存完好,推动新乡市大运河遗产廊道建设,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建设,充分发挥大运河遗产的文化社会价值,促进大运河遗产的展示利用,使大运河遗产成为新乡市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资源、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近期规划至2025年,中期规划至2035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4个专项的基本建设项目要在2025年前基本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但发掘文化资源,必须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还原历史。文物部门已经开始制订全新乡市大远河遗产考古发掘工作计划,将组织市考古发掘机构,围绕服务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大运河历史研究空白点等,针对性地开展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新乡市推动大运河新乡段建设的行动理念,所有项目的实施都不能逾越国家划定的滨河生态空间红线,不得对红线内现有建设内容进行清除,而是控制违规建设。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新乡段资料图

  同时,新乡市要求大运河新乡段沿岸9个县(市)、区务必提前做好预案,沿岸的所有建设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大运河文化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坚决避免可能出现的房地产炒作等问题。各部门之间要主动衔接、积极配合,确保项目规划、建设科学、有序,坚决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浪费和重复建设。

  卫河作为新乡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新乡文明和新乡文化,而且还是新乡市重要的绿色廊道、文明长廊和城市景观。近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结合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加大卫河的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力度,让卫河重现“卫水金波”,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目前,新乡市已编制“1+5”实施方案,“1”就是全市的总体方案,“5”就是5个专项方案,涉及文化、旅游、水系、生态保护等。围绕这些方案,新乡市决定谋划一批符合国家规划方向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进行统一谋划整合,尽数纳入项目库,分期分批启动实施。确保新乡将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古老的大运河向世界亮出“金名片”。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新乡篇

  新乡,背靠太行、南临黄河,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美的环境为新乡留下丰富的旅游资源。卫河,曾经的永济渠,新乡的母亲河。在大运河文化的滋养下,卫河将唤醒人民群众的运河文化历史记忆,再现运河历史情境,成为新乡市文化的新地标。

  新地标,老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开启更多新乡篇的运河故事吧!

  总策划 谷建华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出品

  附:

  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210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