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记者手记-单霁翔:眼里要有活

2018-10-24 13:31:00来源:央广网

  决定采访单霁翔,是个艰难的过程。

  约单霁翔,是个更加艰难的过程。

  故宫,一直就是公众关注度非常高的地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动人。尽管曾经进过几次紫禁城,也对单霁翔这位“网红”院长的故事有所耳闻,但程序即正义,第一步,还是先从收集资料开始,4万多字的相关媒体报道,一个月筛过许多遍。第二步,集中分析,媒体的报道几乎全部集中在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的闪亮日子,而之前他在国家文物局,北京文物局,甚至年轻时在日本留学的描述极少。就在进故宫采访的前一天,我们这组报道的总策划人魏胜利主任聊起这个选题就说,“不要只见故宫不见文物,而且要让文物,让事儿替我们说话”。

  果不其然,采访的时候,从当年在炊事班时的生活,谈到进工厂考上大学、去日本留学、回国做城市规划,再谈到东京地铁和自己发烧去医院看病,单霁翔的表情越来越生动,话题全面放开,配合着各种手势和表情,我们所有想问的问题,都得到了回答。

  南海一号沉船的直播打捞,独步世界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我在故宫修文物》,设立文物医院,养心殿大修工程,《延禧攻略》热播,“朕的心意”文创,故宫里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话题不断延续,采访的时间也从最初约定的30分钟,延伸到了实际90分钟,单霁翔的秘书一直在用眼神提示我们,可主动视而不见的还是单院,因为我们还没说够。采访最后,我们走进了单霁翔的办公室,看到了在他办公桌旁那副故宫的地图,他说,“我每天都看着它,眼里要有活”。

  后来有同事说《单霁翔:让文物开始说话》这篇专访“读起来很顺”,事实上,写作的过程更顺。

  其实和写作相比,采访的过程更加重要;与采访相比,前期的准备更加重要。

编辑: 董雯

记者手记-单霁翔:眼里要有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