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王立平:一朝入梦 终身不醒

2018-10-23 14:25:00来源:央广网

  一朝入梦 终身不醒——作曲家王立平的音乐之路

  2018年8月18日,公益讲座《“一朝入梦,终身不醒”——从87版<红楼梦>的音乐说起》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行,一千张门票不到一天就全被抢光。讲座的主讲人,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全部音乐都是由王立平所创作,《红楼梦》组曲成为几代中国人永恒的记忆,更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讲座前夕,我们来到王立平的家中拜访。 

文艺之声记者宋歌李峙采访王立平

  王立平的家充满了书香与墨香,一架三角钢琴放在了客厅中最显眼的位置,他特意选在钢琴前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立平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终身名誉主席。除了《红楼梦》组曲,他还创作了《太阳岛上》、《驼铃》、《牧羊曲》、《大海啊故乡》、《说聊斋》等让亿万国人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

  四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上映的纪录片《潜海姑娘》的主题音乐旋律美丽轻柔、婉转动人,在很长时间里作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为亿万观众所熟悉。夏威夷吉他的声音首次出现在中国内地的电影音乐中,石破天惊,引起巨大反响。

  王立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突然感觉眼前空了,很多作曲家、搞创作的人也痛定思痛,不知道该做什么,人们不知道该唱什么。

  十年动乱结束了,人们又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对美好的渴求。也是在这个时候,台湾歌手邓丽君温暖、柔美的声音深深地渗入到人们心底。

  王立平:邓丽君的作品很好,她突然在一种喧嚣之后,一种温柔的声音告诉你,我难过、我思念、我向往、我悲哀、我困苦、我爱、我想说,悄悄的在你耳边响起这样的声音多亲切。其实我想人之常情,对于生活、对于爱情、对于未来、对于思人的这种痛苦思恋,这是一种很正常的。

  当王立平接到《潜海姑娘》的作曲任务,他力排众议,坚持与生硬、刻板的音乐表达划分界限,大胆地以一段夏威夷吉他的声音表现了海中清澈美好的情景,被誉为新时期音乐的开拓者。

  王立平:一个新的时代来了,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特别是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人们都有憧憬、都有期望、都有期许,究竟会是怎么样,我想作曲家都在想。有一些东西是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的东西,我觉得作曲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挖掘出来,找出来还给大家,把它说出来、唱出来、讲出来。

 图为王立平接受记者采访 央广网记者李雪南摄

  一首歌曲能有多大的能量?1980年,有一首歌通过电视传进了千家万户,风靡全国。这就是王立平为电视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创作的插曲《太阳岛上》。美妙清新的旋律和亲切自然的歌词,让哈尔滨成为大家心驰神往的浪漫之都。在当年,甚至很多年轻人听了这首歌后纷纷涌向太阳岛,然而当人们真的来到太阳岛,却又会感到些许的失望。

  王立平:在哪呢太阳岛,就在这!一看一地罐头盒、冰棍、纸,说你把我们都忽悠到那去。我就跟他们解释,我不是想骗你们,我说你们都去过了,我还没去过。那就有一个问题了,你没去过你怎么写?我写的时候发现太阳岛这是多响亮的名字,我就想要借题发挥,借这个太阳岛上,把我心中那个向往的这个时代的青年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向往明天的这样一种态度。

  在这首歌里,王立平第一次将电子琴融入合奏中,它的新鲜、独特,像一阵清风带来精神上的抚慰。而难以想象的是,这首歌的创作时间仅仅用了一天。虽然看似仓促,但它实际上是将作曲家酝酿已久的心声尽情表达出来。

  王立平:来不及配器,所以只有我自己弹电子琴,而且是即兴的弹,再找了一个陈志的电吉他,再有一个二胡,一个琵琶,这样就很小的乐队。当时出来作品以后没想到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要求点播、重播、要歌片、见作者的信每天成麻袋的就到了中央电视台,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其实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心田干涸的太久,美已经久违,好久没有这样表达自己感情的作品。

  1983年,歌手郑绪岚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牧羊曲》等歌曲。她的嗓音圆润、风格细腻、委婉轻柔,这在改革开放之初并不是主流的音色。但在王立平看来,这却是最适合表达自己作品的声音。

  除了郑绪岚,王立平还曾发掘过另一个好声音,她就是87版《红楼梦》歌曲演唱者之一陈力。陈力当时是长春一汽的化验员,但在王立平眼中,她嗓音里的淳朴和空灵是其他专业歌手所不具备的,弥足珍贵。

  电视剧《红楼梦》的全曲可以说是王立平的音乐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95年,这部套曲入选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王立平:精品需要精心打造,精心打造就需要时间、需要精力。我写《红楼梦》的时候是我写的最累、最难、最难、最苦,但是也是我觉得最过瘾的一次创作。

图为王立平接受记者采访 央广网记者李雪南摄

  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港台流行歌曲涌入内地,风花雪月、柔情蜜意的旋律飘荡在城市乡村,充斥着人们的耳朵。而此时,最早借鉴流行音乐创作方式的王立平,却在思考如何继续弘扬民族音乐的精华。

  在《红楼梦》作曲中,王立平运用 “宫商角徵羽”的音律,古筝、琵琶、竹笛、二胡等多种中国传统乐器,以典型的中国艺术语言,创作出了最具中国风格的悲吟与叹息。

  王立平:我觉得要广大的老百姓要能够更理解《红楼梦》,不能用已经有的作品来说,所以它需要一种全新的语言,所以我花了4年的时间去寻找关于《红楼梦》的,只有《红楼梦》应该特有的音乐的方言去写,这就写的很痛苦,但是我觉得这个时代在发展,我们的艺术要想前行,一定要有深度、有高度,只是浅尝而止的做不到。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音乐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追逐歌手和歌曲。歌手四处走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出售音像制品的小店。走穴的组织者、音乐的盗版者发财了,而词曲作家却依然清贫。此时的王立平,从中国电影乐团调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开始推动音乐著作权保护工作。1992年底,他领导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王立平:我后悔了一百次,我不该干这事,我得罪了很多的人,很多电台、电视台的人把我看作青面獠牙的魔王,那个时候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跟电视台握手言和,而且每年该给你们多少钱给多少钱,这就是历史的进步。如今,中国的音乐著作权的保护体制、机制已经形成,已经跟世界上所有的主要的著作权保护的国家的机构订立了相互代表的协议,一切都是在进步的。我觉得这是一件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事情。而这件事的改变之中有我的一份贡献,我为此感到欣慰。

  已经77岁的王立平,今天依然对音乐保持着始终不变的热情。对于音乐创作,他认为自己没有退休的时候,一直都在坚持和努力。而对于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他也希望等适当的时机呈现给大家。

  王立平:一个艺术家没有结束的时候,除非生命结束,我也在继续努力,还是在做创作。至于我在做什么,我就先不说了,等到将来我会在适当的时候会拿出来告诉大家。努力吧,生命不止创作不休,大概我这辈子就是这样了。

  记者:您可以来弹奏一曲吗?因为一直坐在钢琴前。

  王立平:我给你们唱首歌。

图为王立平演奏自己作品《大海啊故乡》央广网记者李雪南摄

  王立平:我觉得艺术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一个领域,所以我们要研究历史,要知道在过去为什么出现了那些人,为什么出现这些作品,让后来的人看到,借鉴人家好的,避免走弯路,所以我觉得总结历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候,回首一下、盘点一下、思考一下,我觉得对今后的人是有好处的。

编辑: 董雯

王立平:一朝入梦 终身不醒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横空出世,由王立平先生创作的音乐作为连接曹雪芹笔下人物与电视剧创作人员和观众的桥梁,至今传唱不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