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娱乐 > 娱乐专题 > 文艺评论 > 滚动

央广网

优秀的文学批评是创造性的

2016-09-13 14:00:00 来源:《光明日报》

  【有感而发】

  作者:杨光祖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我认为文学批评是与文学共生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很多作家将文学批评视为文学的“寄生物”,他们高喊:没有作家,哪里来的批评家?其实,喊这种话的作家肯定不是一位好作家,因为他连什么是创作都不清楚。

  文艺理论家许杰认为,文艺批评首先应该是文艺。他说:“如果从文艺批评中抽去了文艺性和艺术性,它失去了艺术的美感趣味和感人的能力,这可能也可以称为一种批评——如同人生批评、社会批评或思想批评——但不一定能够称为文艺批评。”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但其实依然将文艺批评视为一种文艺创作的附庸,只是觉得文艺批评不应该那么理论化、学科化,而应该有“文艺性”。

   其实,某种意义上,文学创作也是一种批评。用美国学者杰弗里·哈特曼的话说,语言必定是隐喻式的,因而其意义是不确定的、多义的、变化的,文学文本的语言更是在不断破坏、消解自身的意义,因此是一种持久的变项。这也消解了文学与批评的界限,所以他反复强调批评也就是文学。20世纪以来的欧美文学理论,或者说文学批评,普遍有一种趋势,就是力图让文学批评成为一门科学。雅各布森、格雷马斯、罗兰·巴特、热奈特、托多罗夫,都在做这种努力。杰弗里·哈特曼就认为,他们更可以说是一位文学的科学家。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也企图把文学研究加以系统化,并使它的内容比判例法更为丰富,这种判例法是以无穷积累的对法律的解释为基础的”。但时至今日,这种努力,他们的价值依然没有获得证明,依然是含糊的。

   文学批评不应该是科学,而应该依然是文学是艺术。而且它不是要有“文艺性”或“艺术性”的问题,它本身就是文学就是艺术。它和文学创作一样,同样富有创造性。杰弗里·哈特曼说,我们能否把文学世界分为创造性的文学和附属的评论两部分呢?评论就没有自身的创造性或者非附属性吗?这个质问是有力量的。

   新批评派领军人物、美国文学批评家兰色姆认为,文学批评不能回避“评价”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他说,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评价是批评家的责任。评价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它和作家的创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很多批评家满足于廉价地表扬作家,这样的批评就趋近于附庸了。郑板桥说:“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还有一些所谓的学院派批评,为什么被人诟病?因为他们只会搬用所谓的西方理论,在批评领域,他们基本上就是搬运工。拿一些西方文学理论生搬硬套中国当下文本,削足适履也好,强制阐释也好,反正对他们来说,不外乎炮制一篇论文或一部著作,能够评职称、定等级就行了,至于是不是文学批评倒是其次。他们写作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文学,而是为了那些必须通过数量考核而得到的物质利益和世俗的认可。

   “新批评”坚持这样的信条:文学批评是对于批评对象的描述和评价,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是整体,即文学作品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这是对一个真正的文学批评家的要求,是真正的文学批评的基本素质。就此而言,比如李建军、王彬彬、郜元宝,他们的批评,就是这样的有创造性的、真正的文学批评。在他们那里,文学批评就是文学,就是一种创作,富有原创力,思想力、文采与那些优秀的作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建军的文字,就像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的那把飞刀,驰骋文坛,让很多作家“闻风丧胆”。这种功夫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那是修炼了多少年才练就的“绝顶功夫”。王彬彬曾被誉为批评界的“黑马”,敢于直言批评知名作家,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位优秀的随笔作家。在他那里,所有的文字都是创作。郜元宝是现当代文学领域的专家,是为数不多的几位文笔上乘、很有见识的专家。他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不仅是他的见识,更是他的文字之精炼,富有个人风格。美国学者欧内斯特·伯恩鲍姆说:“当我们认识到它们是如何富有技巧地把逻辑、想象和情感熔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出,把所谓的批评与所谓的创造性文学作品区别开来的做法多么肤浅。优秀的批评确实是创造性的,其写作是一门高超的技艺。”

   一个真正的批评家,对当下文学的批评,其实就是一种发现。英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凯里在《艺术有什么用?》中,专门用一章谈到了文学批评的创造性。他认为,文学的模糊性使阅读具有创造性,给读者一种拥有它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作者。

   从事西方哲学研究的人,有一部分觉得汉语不能表达哲学思想,他们老不满意汉语,有一位学者在使用汉语谈哲学的时候,老是在每一个词上打上双引号,似乎表示与一般人使用这个词的意思不一样。这种刁难读者的行为,这种对汉语的蔑视,我觉得其实是一种从事哲学的不自信。我说过,德语能成为一种哲学语言不是它天生就是哲学语言,而且康德等人的努力,才让德语变成一种真正的哲学语言。说得彻底一点,任何语言都可以成为哲学语言,关键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你有没有这种能力,或者说天分。

   文学批评也一样。不是文学批评天生低那么一个层次,天生是文学创作的附属。关键看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你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学批评。同样,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也并不是天生就高人一等,似乎只有说自己是“创作”,就先天地高批评一等,不是的。文学,不管创作,还是批评,都是按个体来说话,从来不是以群体来说话,所以不要用虚幻的群体感增加自己的自信,或者狂妄。另外,文学批评也是一种创作,也是文学。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里,都有批评,而任何优秀的文学批评里,也都有创造。

   有兴趣的朋友读读鲁迅先生的评论,那不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吗?甚至他的演讲,依然都是杰出的文学创作,也是杰出的学术论文。从水管里流出的总是水,而从血管里流出的永远是血。这个道理值得反思。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2日 13版)

编辑:董雯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作品;热奈特;创造性;文学世界;文学文本;文学批评家;文学研究;创作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读者,不是文学的旁观者

读者,不是文学的旁观者,(6月24日《深圳特区报》)日前,在首届“21中国大学生国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国际文学人物”奖获得者——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如是演讲。关于艺术创作,历来有“留白”一说,这部分“留白”就是留给读者或观众去二次创作的。

2016-06-29 09:27:00

文学和影视的完美结合需要机缘

文学和影视的完美结合需要机缘,6月20日,旅居海外的著名作家严歌苓在上海签售新作时接受了媒体采访。这类现象是以影视为核心的流行文化中的景观,和作家真正的创作关系不大。(许维萍)  注:原标题为《影视资本追逐文学 与真正文学创作无关》

2016-06-24 17:08:00

文学方言化: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不响”“十三点”“赤佬”“事体”“今朝”……这些都是作家金宇澄笔下小说《繁花》中的常见词。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文学创作中的方言对于语言生动性的提升和地方特色的形成很有帮助,他肯定了金宇澄的《繁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2015-08-25 10:00:38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