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中国文化生活记忆|北京展览馆:指引70年百姓生活

2019-08-23 17:01:00来源:央广网
  
 

  “几年以后,我搬到西郊来住,照例四点起床,坐在窗前工作。白天透过窗子能够看到北京展览馆那金光闪闪的高塔的尖顶,此时当然看不到了。但是,我知道,即使我看不见它,它仍然在那里挺然耸入天空,仿佛想带给人以希望,以上进的劲头。我仍然是乐不可支,心也仿佛飞上了高空。”

  这是季羡林先生在他的散文《黎明前的北京》中的句子,时过境迁,先生已仙逝,但那金光闪闪的高塔尖顶以及那颗红色的五角星仍然矗立在北京城的西北角,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见证了北京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

  走进北展的这一天,正赶上前一个展撤展,而后一个展还没有开始搭建,此刻的展馆里没有游客,没有展位,只留下了完整而空旷的建筑。展品撤去之后,这座今年65岁的俄式建筑露出了它本来的样子。关于北京展览馆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图为现在的北京展览馆。(央广网发 北京展览馆供图)

  “这里面都是石膏,都是不同形状的,这是麦子形的,这是水果形的,在这种细微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看来当年的设计师还是很用心。这些柱子都是空的,实际上都不能承受太多的重量。但是我们做这个地基的时候,像这个1、2号馆是一吨一平米,一平米可以承重十吨,所以可以有些工业类的展览会到这里来展出,1954年,国家刚刚起步,做成这样的展馆,我觉得非常不容易。”为我们讲述北京展览馆故事的人,是北京展览馆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的张利。她从1988年开始,就在这里工作,从一名普通职工走上了领导岗位,三十多年的岁月里,北京展览馆的故事是她津津乐道的。

  北京展览馆的前身是苏联展览馆,于1954年10月建成。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展览馆,在1954年10月2日承接了新中国第一个国际性的展览会,叫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展,这个展览馆的建筑是由苏联的设计师和中方设计师共同设计建造,有着丰富的俄罗斯元素,同时也兼容了中国的一些建筑元素。50年代建馆初期,除了苏联展览会之外,1955年还接待了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1957年是日本展览会和印度展览会,成为当时新中国重要的文化经济和贸易的展示平台和交易平台。

  1958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提议,苏联展览馆正式更名为北京展览馆。同时,将“苏联电影馆”改为“展览馆电影院”。成立初期的新中国以计划经济为主,这一时期的展览基本以举办政治宣传活动为主体,具有浓厚的纪念性、象征性和政治性。而与此同时,北京展览馆也为当时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让人们通过一些国际性的展览了解世界的样子。

  张利: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展览馆又接待了很多的贸易性展览会和经济性展览会,这些展览会里很多都是目前国际顶级的展会,包括中国国际智能展、灯光音响展、影视展等等,都是非常优质的品牌展会。同时北京展览馆在九十年代初也承接了国内亚运会购物中心,这是当时配合亚运会来做的一个项目,展出时间大概有40天。

  

  图为北京展览馆2号馆。(央广网发 北京展览馆供图)

  与展馆刚刚建成的50年代相比,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展览馆内容开始丰富起来。在当时,北京还没有其他的展览中心,北展承接了几乎涵盖各行各业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展览。这些展览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现在在北京展览馆负责自办展的总监赵巍在80年代还是个中学生,而他与北展的缘分其实从那个时代就开始了。

  赵巍:我们是从上大学开始接触计算机,平时都是在学校里,而且都是古老的286和386电脑。当时非常着迷计算机,心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参与到这样的展会当中。

  时光走到了90年代,1990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不能忘记的一年。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级体育赛事,也让中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当时,在北京展览馆临时搭建的北京亚运会购物中心轰动全国,当北展人回忆起来的时候,仍然会非常的激动。

  赵巍: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场面非常大,当时物质刚刚开始丰富起来,全国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最好的名优产品全都集中在北京展览馆,平时见不到的好东西也全都来了。各个民族、各种风味小吃也全都在这里展现。可以说,当时是一票难求。据统计,当时大概有160万人来参加展销会,展会持续了40天。

  亚运会购物中心的落幕并没有停下北京展览馆发展的脚步。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90年代,北展的展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世界优秀品牌都会在这里展出。同时,北展还承接了大量工业类、技术类和科技类的展会,内容也更加贴合老百姓的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在这一时期,新中国最早的展销会诞生了。北京的展销会最初是由北京展览馆来做的,吸引了众多老百姓,展销会成为当时老百姓捕捉时尚的方式。

  

  图为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5年展。(央广网发 北京展览馆供图)

  1999年,北京展览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装修改造。到了2000年以后,北京展览馆进行了大型硬件改造,在设施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承接展览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当时,接待了很多大型成就展、政府展以及经济类展会。

   赵巍:2008年,北京展览馆承接了奥林匹克博览会,这个展会是配合首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会,也是全球首届的奥林匹克博览会。当时举办展会的选址是经过慎重筛选的,由时任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来选择,萨马兰奇先生看到北京展览馆的外观后,立刻决定将展览定在北京展览馆。萨马兰奇先生还特地设置了一个自己专门的主题展馆,将自己的藏品贡献出来,参与展示。

  随着北京的发展建设,国展、新国展的建成,一些大型的工业机械类的展会离开了北展,而北京展览馆周边的北京市西城区则逐渐发展为文化产业密集型城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展览馆再一次对自己的定位做出了调整,开始往文化、艺术方面转型,先后承接了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式、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等活动。除了出租场地外,北京展览馆还开始探索自主经营的道路,先后举办了旅游展、婚博会、茶业展等,部分展会一直持续到今天。从此,北京展览馆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完成了从当年的政治使命向文化使命的转型。

  张利:北京展览馆虽然有65年的历史,但还是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更贴合老百姓的需求,特别是根据年轻人的需求焕发新的活力。它所承载的展览内容也应该有所调整,包括动漫类展会、摄影展展会、艺术品展会、奢侈品展会,有些已经成为北京展览馆的例展,有些还会持续开发。

  当我们站在2019年的今天回头去看过往的岁月:从百废待兴的五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热火朝天的九十年代,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千禧年之后,一直到互联网即将进入5G的今天,北京展览馆都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带来了最新鲜最前沿的展品和文化生活体验。跟随着祖国发展的步伐,北京展览馆一直在不断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季羡林先生笔下,那闪着金光的尖顶,至今仍然耸立在西直门外,它一直在那里,陪伴着京城百姓的生活,它也将会和新时代的人们一起创造更多的美好记忆。

编辑: 方婧

北京展览馆:指引70年百姓生活

那金光闪闪的高塔尖顶以及那颗红色的五角星仍然矗立在北京城的西北角,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见证了北京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