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白色的冬宫,绿色的夏宫。

  是八廓的甜茶,那曲的酸奶。

  是唐卡的神话,藏戏的面具。

  是艰辛的日常,达观的天性。

  是天堂拉萨,人间雪顿。

  

  雪顿节,藏语里是“酸奶宴”。

  拉萨雪顿节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最早起源于僧人们的“夏令安居”。“夏令安居”是佛教仪轨,每当六月中旬开始,百虫生长,外出行走“有伤上天好生之德”,寺院间便有了为期15天到2个月不等的闭关修行期。待“夏令安居”结束,寺院周围的乡邻便准备了自家的酸奶供奉,就有了“酸奶宴”的说法。

  

    布达拉宫。

  2019年盛夏之末,我们登上绿皮火车行进在青藏线,一路上念着海子的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今夜我只有戈壁……”那是一个不眠夜,不仅是因西藏秘境的传说,还有高原带来的剧烈心跳。

  

  拉萨雪顿节采访小组,左起:张洁、于丹、董乐。

  抵达拉萨,我们选择了八廓街作为此行采访的轴心点。第一站便到了八廓街的甜茶馆,拉萨的甜茶馆遍布全城,几个大开间,错落摆放着木桌和条凳,沿袭着英式奶茶的口感,一块钱一杯,佐以当地的炸土豆条。这是会面叙旧发呆的地方,拉萨人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此消磨。听说我们来采访雪顿节,坐在对面的小伙子很兴奋地指点着:“早上去哲蚌寺,下午去罗布林卡!”

  

    拉萨甜茶馆。

  哲蚌寺是拉萨最大的寺院,每年的展佛仪式都在此进行。赶上高原雨季,夜雨下个不停。从寺院山脚往上,需要爬行4公里左右的山路。沿途有商贩兜售十块钱一件的雨衣,但薄如蝉翼经不起穿戴,不是袖子破了就是帽子遮不住雨水。尽管这样,达观的藏民仍能互相调侃,没有谁会回头去找商贩较真儿,在他们心中什么都比不过虔诚又坚定的信仰。

  

    今年展佛的主角——未来弥勒佛。

  展佛后,藏民们扶老携幼换上盛装“过林卡”。罗布林卡是最热闹的地方,这座拉萨最大的人造园林,承载了每年雪顿节最隆重的藏戏展演,被誉为“金色殿堂”。

  藏戏,是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化,比京剧还要早上400多年,创始人是唐东杰布。相传当年为了修建铁索桥募捐善款,唐东杰布组织了一支以“七仙女”为主的藏戏班,四处演出的同时也吸收了各地鼓钹、唱腔、舞蹈的技艺,形成了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表演形式。

  

    藏戏演员神秘的面具和五彩斑斓的戏服。

  藏戏没有固定的舞台,晒谷场或者中心广场都可以成为舞台,演员在中间,观众围成一圈,台上台下的竹篮里传递着小吃和糖果,情感交流自由又直接。最前面的一排是老戏迷,一个个闭着眼听,你以为他在打盹儿,当演员一句台词唱得不合心意,他们眼睛突然就睁开了,嘴里嘟囔:唱的什么东西?!

  
 
  视频为雪巴拉姆藏戏团年轻演员旦增益西展示的温巴唱腔。

  

    记者采访桑东。

  最拿手的戏都放在罗布林卡。藏戏研究学者桑东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来演出的剧团都非常珍惜这个舞台,表演六点多就结束了,他们脱下戏服换上传统的盛装,一直留在广场上跳民间舞,不舍得走;在山南下乡,遇见一个藏戏小剧团,80多岁的老戏师说起对剧团的愿望,就是在死之前一定要去罗布林卡演一场,这是一辈子的梦想;雪顿节期间,很多老人坐在轮椅上看藏戏,家人早上送过来,下午接回去,两个老人在雪顿节最后一天进行人生最后的告别。说如果还是有缘,明年再见,如果谁过世了,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来罗布林卡看藏戏,是老人们出来跟老朋友见面的机会……

  

    雪顿节上的老人。

  

  采访组在拉萨。

  祥云缭绕的午后,置身这片山林野趣,感谢一路的山高水远,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和听见这里的天长地久。

  

  撰稿:董乐

  摄影、摄像: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