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北京国际电影节让文化之都更绚美

2018-04-15 23:40: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当越来越多的影迷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春天涌进京城各大影院的时候,当全世界最优秀的影人纷至沓来共襄盛典的时候,这句回响在文化之都上空的约定注定成为这座城市向世界发出的最有磁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呼唤。

  2018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再度如约而至!2018年,耀眼的开幕红毯再度向全球徐徐展开!2018年,这座文化之城以光影之魅再度联通古今、联通中外,续写文化新篇章。

  文化基因,传承与传播的高点发力

  2011年,当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拉开大幕的那一刻,延续千年文脉而成的文化基因便给它注入了蓬勃生长的强大的生命力。而第三届电影节”天坛奖”的设立更是在提升专业度、权威性的同时融入了中国的文化表达,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在高位起步的基础上高点发力。

  “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理念的确立,精准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精准传递出这座千年文化古城的大气与包容,其中蕴藏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更是为北京国际电影节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历史与现实在一脉相承中精准对接,让东方与西方在文化碰撞中实现交融。

  秉持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本着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高要求、高标准,北京国际电影节一路走来形成了鲜明的世界印记、国家印记和城市印记。

  每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都是全球电影发展的一次记录和巡礼,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次推动和促进。从2013年”天坛奖”设立开始至今,已经有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200部影片报名参评,代表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影片为人们打开了解世界电影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窗口,拓展了思考人类共同命运的维度和深度。而每年入围的15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影片,更是集中体现着世界电影的最新制作水准和创作趋势,体现着电影节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全球性。从每届天坛奖的评委组成来看,他们不仅拥有享誉国际影坛的地位和身份,而且还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审美,这一切都让北京国际电影节更具专业性、权威性和全球视野,让北影节在学习、借鉴、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抵达与世界知名电影节比肩的高度。作为七大主体活动之一的“北京策划·主题论坛”更是汇集了国际电影界的顶级大师、大家、大咖,通过观点交流、思想交锋、文化交汇,为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与相互借鉴、为认知与把握世界电影发展最新趋势和潮流搭建起交流平台。

  每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都印刻着当今中国电影砥砺前行的发展轨迹、追赶世界的坚定脚步。电影节”天坛奖”设立以来的五年,正值国家文化建设呈现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中国电影发展进入到快车道的五年。从《1942》《万箭穿心》到《一代宗师》《中国合伙人》,从《狼图腾》《智取威虎山》到《滚蛋吧肿瘤君》《师父》直至第七届入围影片《湄公河行动》,5年来,这些入围乃至获奖的影片清晰记录了中国电影人的不懈追求与探索,持续展示出中国电影不断成长的强劲力量。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影票房的一次次突破,中国电影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逐渐成为世界电影发展的新引擎,而北京国际电影节当之无愧承担起了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角色。今年入围的两部国产影片均是现实感、时代感极强且具有鲜明国家发展印记的优秀影片。《红海行动》让无数国人燃起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十八洞村》更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将中国的扶贫攻坚行动搬上银幕,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世界读懂一个责任大国的情怀。

  每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都彰显着北京文化建设的高点发力和率先垂范。除了“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理念表达,”天坛奖”奖杯设计同样精准传递出极具中国特色、北京特质的文化符号和办节理念,集中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主旨。而每年一度的影迷相约、影人相聚,更是散发出中国文化之都、东方电影之都的浓郁气质。北京是中国电影核心资源聚集地,是影人创作逐梦的首选圣地,每年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都会诞生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北京要为电影创作提供最优质的土壤、搭建最优质的平台,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最有效的支持、最强大的动力。为此,北影节每年都对活动进行与时俱进的主题设计、高点发力的特别策划,形成了文化之都鲜明的符号特征。今年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影特展”会让影迷在回眸历史中感受中国进步的清晰足迹,而“焦点影人:张艺谋”、“中影辉煌四十年”、“北京城事”和“艺术探索”等特展则会让观众从多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电影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成就与文化魅力。

  文化惠民,大众与电影的互动升级

  电影是最贴近民众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是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表达,同时也是最能引发社会话题、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艺术品类。

  电影节绝不仅仅是电影人的饕餮盛宴,更是属于广大观众影迷的文化大餐。正因为有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才能够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自2011年至今,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精选出近2400部中外艺术佳作奉献给影迷观众,组织了5000余场次展映和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电影文化滋养。

  随着北京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的日渐强大,国内观众对北影节的关注与热情也与日俱增,每年电影节开票之日都是影迷最为关注、最为激动的时刻,更是拼手速、拼运气的时刻。今年展映首日,更是一票难求。官方售票平台淘票票开票后一分钟票房200万,2分钟票房300万,5分钟票房600万,12分钟票房900万,与第七届相比,售票速度提高一倍还多,截止4月1日,总票房达到1077万元,成绩骄人。

  电影节在吸引民众广泛参与、培育更大市场的同时,更重要的责任还在于不断提高观众和影迷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通过公益性、惠民性举措,引导电影发展方向,促进电影与大众的良性互动。

  一如既往,本届电影节继续坚持文化惠民理念,在策展、邀片、排片、宣传推广等方面精心筹备,采用定向邀约和片方自主报名的方式精选出近500部作品,组成十八个展映单元,在北京的32家商业影院、艺术影院和高校影院进行为期17天的集中展映。

  观影之外,“北京展映”更加注重为影迷提供与创作者、学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的机会,提供与电影创作者和大师近距离接触的平台,近百场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专业讲座无疑是电影节带给影迷的福音和福利。从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电影资料馆等高校、电影机构的资深专家、教授到国内外各大知名导演,都将出现在电影节的论坛和沙龙上,影迷们将在与大师、大家的对话中进一步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领悟,实现在更高层面上与电影的精神对话。这一份份厚礼既是对影迷参与电影节活动的馈赠,更是中国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文化助推力量。

  观众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电影质量的提升,同时,电影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也需要大众审美能力的培育与引导。

  五年来,北京平均年人均观影达到2.8场次,高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伴随观众观影热情的高涨,北京观众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国际电影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推动,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在呈现多样化、差异化发展趋势,不再满足于大片的感官刺激和视觉震撼,而是更多追求内涵品质和艺术水准,一些文艺片、纪录片的小众市场正在形成,今年电影节,一些小众电影也取得了超乎预料的票房成绩,艺术片、纪录片等小众影片正在走进更多影迷的视野。大众审美水准的提高是促进电影行业多元化发展的保障,而这一切,离不开电影节的惠民行动、公益行为和有力引导。

  除了电影展映活动和论坛、沙龙活动之外,一年一度的电影嘉年华也吸引了数百万群众参加,从电影科技到电影文化,从特色美食到视听盛宴,视觉奇观、场景还原、数字技术、科技手段,让人们在欢乐之中体验神奇的电影梦幻之旅,让电影节的惠民之举覆盖更广大的人群。

  产业推动,电影节与市场的同向发力

  2017年,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进入2018年,电影市场更是形势喜人,第一季度电影总票房高达202.17亿元,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北美电影市场在2015年第二季度创下的30.85亿美元成绩,更刷新了电影史上单季度国家电影市场的世界纪录。

  如果说,中国电影正在成为世界电影发展的新引擎,那么,北京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火车头。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参与影视制作的机构有7000余家,在全国遥遥领先;中影、星美、万达、博纳、华谊、光线、北京文化众多知名电影企业都聚集在北京;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国内最优秀的电影从业者、国家顶尖艺术高校都在北京。不仅如此,北京集中了电影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大量电影的融资、策划、剧本、选角、后期制作、宣传发行都在北京。

  2013年至今,北京每年生产影片300多部,占全国总量的40%;每年票房进入前10名的国产影片,北京生产的影片占据6部左右。《湄公河行动》《狼图腾》《战狼2》《红海行动》这些引发全民观影热潮的现象级大片,都出自北京。北京得天独厚的影视创作土壤,为北京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市场养料,而政府更是电影产业发展最强有力的保护者、扶持者。

  北京国际电影节自创办以来,积极发挥产业推动作用,与政府的文化扶持政策同频共振,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电影市场作为北影节主体活动之一,多年来广泛吸纳中外重点企业、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制片人、发行商,开展招商展会、项目创投、行业对话、市场放映、签约仪式等活动,着力构建电影要素、项目创投、电影版权交易平台,项目签约额不断创造新高,有力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业已成为我国电影行业的风向标、催化剂和孵化器。

  项目数量和签约额是衡量电影节影响程度、成功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展示、推介、交易、交流”为主题的电影市场板块,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已经成功撬动了中国电影大市场。电影市场签约额从第一届的27.94亿元到第七届的174.58亿元,七年累计达到749.53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更是覆盖全产业链,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项目创投是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优质电影项目打造的孵化器。本届电影节创投征集数量继续攀升,达到722个,再创新高。这个集投资、制作、营销、宣发于一体的综合交易平台已经孵化出了一大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优秀电影作品,《我的特工爷爷》《点对点》《喊山》《滚蛋吧肿瘤君》就是从创投平台走出来的优秀影片。目前,在这一平台孵化出来的影片票房累计已近20亿元人民币,一大批优秀青年电影创作人才也随之脱颖而出,为中国电影输送了新鲜血液。此外,通过数年的经验积累和优化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项目创投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项目扶持孵化道路——立足本土、放眼海外,此模式逐步获得业内认可,也为参与创投环节的青年影人搭建了通向海外市场的平台。

  北京作为首都,承担着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神圣使命,与此相对应,北京国际电影节同样承担着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中心舞台、成为全球发展引擎的神圣使命。作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点文化活动、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核心活动,北京国际电影节必然会在砥砺前行中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交流与合作中,与全球影人一起“共享资源、共赢未来”。

编辑: 方婧

北京国际电影节让文化之都更绚美

“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理念的确立,精准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精准传递出这座千年文化古城的大气与包容,其中蕴藏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更是为北京国际电影节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历史与现实在一脉相承中精准对接,让东方与西方在文化碰撞中实现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