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原创音乐剧《新华报童》将在天桥艺术中心进行为期三天五场的首演。

  问世于1979年的《报童》作为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电影,让上一代观众都对那个发生在雾都重庆的抗战故事记忆犹新,而时隔四十年之后,关于报童的故事再次被搬上了音乐剧的舞台,成了五一假期北京文化艺术市场上一台绝对不能错过的好戏之一。

  人们对“报童”这个群体的印象大多来自于那首耳熟能详的《卖报歌》,原创音乐剧《新华报童》为了唤起人们对于“报童”的情怀,在音乐的创作上,既完成了对《卖报歌》的致敬,又将很多新鲜的音乐类型融入其中。在这部充满街头感与少年感的音乐剧中,如果你听到了rap,看到了街舞battle的场面,不要诧异,用现代的元素去诠释那个年代的题材,并且毫不违和,就是《新华报童》在追求的风格。用编剧兼制作人曹瑜的话说,“那个年代的少年和如今的少年一样,有着无处安放的激情,并且在那个乱世当中,生存与尊严,爱与恨都更具张力。那时候指引少年们的那束光,是对生存、安定的向往,对更好的中国的懵懂的理解。在共产主义的理想召唤下,他们投入到为了光明的抗争当中,就像今日的少年,当被唤起对美好的生活的热爱时,也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冲劲与能量。”

  “主旋律题材还能这么演?”“可以,去看了就会知道。”音乐剧《新华报童》就是想用实际行动向观众证明,一部主旋律题材在当下的所具备的无限可能与“另类”面孔——

  《新华报童》之人物篇:高智高燃又高颜,“新华报童天团”集结完毕!

  如果问《新华报童》给观众带来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应该是那一派洋溢在全剧当中的热血澎湃的少年感。而这种“少年感” 由来正是由于剧中汇聚了优秀的80后中生代及90后甚至00后的新生代音乐剧演员,他们以各自对于故事的理解塑造出了一个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剧中人物。

  作为一部红色主旋律题材的音乐剧,为了不让人物塑造落入脸谱化的窠臼中,主创们与这些优秀的演员们想尽办法,从细微处塑造人物——叛逆能打但内心善良的江阳、人狠话不多的平头哥、敢把稀饭当酒喝的九儿、“活得好像一条狗”却还仰望星空的小眼镜......

  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独立的人格。《新华报童》是一个非常适合五一假期合家观演的剧目,因为这部剧用新的方式讲述老的故事,用的气质塑造一群遥远的少年,表达着与这个年代相同的梦想与热爱,友情与亲情。舞台上的报童是一群衣衫褴褛,身世飘零的乱世少年,但是他们乐于担当,勇于为了自己的人热爱与燃烧自己的品质,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东西。

  《新华报童》之故事篇:高智谍战、少年成长、热血励志,诸多元素成就一个好故事

  《新华报童》既讲述了党报《新华日报》在“皖南事变”前后惊心动魄的故事,又呈现了少年报童们的成长经历。故事的编排上既有风云际会的时代背景,也有惊心动魄的谍战故事,还有热血少年的励志成长,因而使得剧情非常充实,无论对于年长观众和年轻观众,都同样具有吸引力。融合了高智谍战、少年成长和热血励志等诸多元素的《新华报童》,虽然讲述的是一个主旋律的故事,但是在剧情铺陈和叙事节奏上却非常考究,力争用当代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呈现那个惊涛骇浪的年代,以及那一群热血澎湃的少年!

  《新华报童》之舞台呈现篇:说唱+摇滚 主旋律题材竟然可以这么燃!

  这一次《新华报童》的音乐创作过程真可谓是一次“玩嗨了”创意之旅,主创团队充分发掘重庆这座城市本身“红腾腾、火辣辣”的气质,以及重庆方言在音韵上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在音乐的表现上采取了摇滚和说唱等的极现代的音乐语言构成整剧的音乐面貌。

  艺术总监甲丁就恰恰充分挖掘了重庆人说话铿锵有力有板有眼的特质,将嘻哈、Hip-hop、摇滚等音乐元素夹杂期间,瞬间让一个红色经典老题材焕发出了最具时代特质和潮流质感的风貌。

  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华报童》在京的演出,将会引入当前最先进的沉浸声技术——d&b Soundscape声音景观系统,并且这套Soundscape沉浸声系统也将是在大陆地区的首次亮相。不同于以往的立体声聆听体验,沉浸声可以使观众感知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音乐剧的舞台及音乐表演,其创作的可能性将远远超越立体声或传统固定声道的音响系统。负责此次音响设计的是天韵星光沉浸声工作室,设计师希望借由Soundscape系统,能为导演提供一副声音的“画布”,并最终带领观众进入多维的音响世界。

  《新华报童》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更多详情请登录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官网了解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