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伟(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

  近年来,影视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而理论研究方面相对薄弱与滞后,致使电视媒体在实践中欠缺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盛伯骥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电视观察报告》,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视角,为我国电视媒体的高质量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创作、管理、评论的电视人,作者不但以强烈的社会担当和人文情怀呼唤媒体的道义良知,而且能够有的放矢地给当下电视传媒把脉开方、投石问路,从而使该书呈现出四个亮点。

  一是知行互映。由于作者长年工作于电视媒体一线,对于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都熟稔于心,以接地气的思维和笔触,使该书有了较高的精准度和较强的实践性。二是史论贯通。从《中国电视观察报告》一书的章节体例和内容阐述中可以发现,其有着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传承递进关系贯穿其中。作者在开篇便系统回顾了中国电视的发展演进脉络,创新性地将其归纳为小众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鼎盛阶段和融合阶段,并详述了每一阶段的整体态势和特征。这便让接下来的重头戏——对于当下中国电视媒体的多维剖析,有了历史方位感和纵向参照系。书中尤其解析了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生存现状、应对策略和突围路径,彰显出紧贴时代脉搏的眼光和视角。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精辟论断,为行业紧跟时代脚步、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观照。三是褒贬并重。电视评论应当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地说真话、讲道理,对各种不良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中国电视观察报告》在对优秀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对劣质创作、负面现象、不良风气、行业积弊进行了掷地有声的批评。作者的批评精神和勇气,实质上是对行业“爱之深切”的忧患意识。四是点面相融。在谋篇布局方面,该书有意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面上的宏观论述具有总结性和提升性,点上的个案解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而使本书有了一种立体化的说理品相。书籍最后一章所收录的文本解读,不仅是对单个作品的观点与建议,更从中投射出某类作品的共性特质、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这本《中国电视观察报告》,是一名资深电视人在几十年辛勤耕耘中收获的研究硕果,也是我国电视领域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品格的力作。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6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