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当我们谈到这段历史时,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便自然会想起曾经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一部电影《英雄儿女》。无论是主人公王成的英雄形象,还是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经典台词,抑或是广为传唱的电影插曲《英雄赞歌》,都给一代代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时代记忆,这份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伴随着影像流传至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中篇小说《团圆》改编的,为了讴歌志愿军指战员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溯源从小说《团圆》到电影《英雄儿女》的过程,我们决定制作一期节目,以文艺专题的形式展现“抗美援朝”这一宏大主题。

  巴金先生的小说《团圆》最初发表于1961年8月的《上海文学》,电影《英雄儿女》上映是在1964年底,这两个时间点距离现在都有半个多世纪了,而且无论是巴金先生还是影片的主创都已经去世多年,如何还原当年从一篇中篇小说到成为一部1小时40分钟的电影的过程,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请去上海出差的同事采访《上海文学》杂志的相关人员,联系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研究人员,托人联系《英雄儿女》导演、主演的后人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终于采访到了多位电影研究专家,导演、主演的后人,他们分布在南京、上海、长春、北京等多地,经过几十次的电话沟通,上门交流、采访,终于了解到从小说《团圆》到电影《英雄儿女》创作的全过程。采访中,他们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海报和当年的电影文学剧本,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经过了前期采访,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以及它们所展现的那个英雄的年代,让我们深深地为之震撼。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溯源,让听众也能感受到小说和电影背后所蕴含的强大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英雄儿女》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人们对先烈的怀念,也展现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追求和守护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正如当年在朝鲜战场前线的巴金所写的那样:“夜并不深,北京时间不过九点光景,在祖国的城市里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孩子安宁地睡在床上,母亲静静地在灯下工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甜蜜地休息了。是谁在这遥远的寒冷的国土上保卫着他们的和平生活呢?祖国的孩子们是知道的,祖国的母亲们是知道的,全中国的人民都是知道的。”

  几十年过去,如今,孩子们梦中的微笑,母亲们脸上满足的表情,全国人民幸福的笑容,不就是对当年以王成为代表的志愿军英雄们无私奉献的最好告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