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翻译传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国际亲和力?回顾网络小说、中国典籍外译的路径和效果,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亲和力,即使人亲近、愿意接触、促成合作的力量。笔者做了一些采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典籍与中国武术等等,都是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国际亲和力的重要元素。

  传播出去的中国典籍,是为数不多的汉学家、大学中文专业师生及其他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者所关注的对象。但典籍是文字蕴藏的文化精髓,能够让人看到文化的深处。也正因为如此,国外文献中对中国典籍及其翻译的研究乃是鸿篇巨制。19世纪前的欧美社会因为中国热而推崇儒家经典,19世纪时接触儒家经典的人减少,但是儒经译本却多了,这是很难想象的情况。19世纪后的世界因两次世界大战而陷入危机,而中国国力曲折上升,儒经经典便再次进入了国际视野。蜿蜒曲折的400年间,儒经从未在国际舞台上销声匿迹。

  至于此类经典作品的译法,国际读者倾向于同化翻译,即努力适应目的语文化,这也是目的语读者群喜闻乐见的。中国典籍也包括我们的当代文学,葛浩文翻译莫言的作品,采用的也是照顾目的语读者的译法。但如果是出于研究的目的,也有像早期汉学家理雅各翻译四书五经那样采用异化为主的译法,注重文化信息的保留与传递,但对此类翻译感兴趣的多是研究者,在数量上远远无法与大众读者相比。

  当下,我们仍有大规模的典籍翻译输出,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我国的翻译与国际传播又出现了新的高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要使中国经典更好地走出去,注意力还是应该放在将要产生的作品上。作家的国际性与国际视野可能是有局限,因此要注意编辑与翻译的作用及其与作者的互动,才能在源头上产生高质量国际化作品。要让作家感受到国际对他们的要求,要懂得国际规则。做好源文本才是我们典籍走出去的开始,当作者、译者与编辑产生良性互动,会产生更为宜人的亲和感。

  海外读者对中国武术的兴趣最早应该源于功夫片,但现在他们了解中国武术的一个关键载体是中国网络武侠小说。自2015年Wuxiaworld网站建立开始,中国网络小说开始在北美流行,网络文学传播流畅,更新迅速,阅读便捷,想象纵横,内容奇幻。仅一两年的时间,读者已经遍布全球。优质的网络平台为喜爱武侠文化的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在小说翻译论坛spcnet和wuxiapedia上,有网络小说英译作品59部。在WuxiaSociety网站上,还提供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6部作品的英译完本。网络小说的英译本有着规模相当、热情执着的国际读者群,他们为等待新作品的诞生而守候在各网络平台,并积极参与作品翻译。有外国读者因为迷恋网络小说而成功戒毒的故事,曾一度传为佳话。

  外译的网络小说有中国特色,但增添了玄幻色彩,融合了西方的幻想小说等背景元素,更符合现当代观众的阅读习惯,也更引起欧美读者的共鸣,整体而言,读者接受度更高一些。网络小说有着浓厚的东方玄幻色彩,如何能使这些玄幻的词汇通畅地对外传播,这给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虽然网络小说在海外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但网文的推广翻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翻译难点,如科举、书生、半盏茶、一炷香等中国特色术语,诡谲玄幻的打斗场景,口语化的通俗语言表达等等。受众群体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文本内容和风格该如何保留、保留到什么程度,是翻译网络小说时需要主要探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美籍华人或有汉语基础的外国友人的译文已经使得这种大众文化成功地输往世界各国。他们的译文行文流畅,表达清晰,易于海外读者理解,而且注重保留东方玄幻小说的文化特色。

  目前看来,国内对网络小说的相关翻译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主张语言同化、文化异化的策略,另一种则特别强调文化传播。在应对市场与文化多样性的需要时,适当减少文化障碍能使读者的阅读更为顺畅愉悦。因为译书是要给国际读者看的,因此可读性方面的考虑应放在首位,没有可读性,文化性与技术性都是空谈,正如没有同化基础的异化尝试亦无从说起。同时,国外学者也比较认可市场的引导性,倾向于选择让译文适应读者的策略。

  通过回顾和思考中国典籍和网络小说的外译,就翻译文化如何继续提升国际亲和力,我们觉得可以注重这些方面:其一,翻译与传播研究不应局限于国内学者的观点,更应看到国外学者的观点,并且还要看到国外普通读者的观点。不仅要研究他们对翻译的看法,还要看到他们对中国文化本身的观点。其二,我们不仅要强调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更要强调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如上所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不难,难的是让中国文化走进去。而且,分阶段传播的策略要比盲目推进的做法更理性、更高效。其三,中国文化元素在国外受欢迎的情况有时同我们的设想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注重对整体细节的了解和把握。比如原作品如果文化性与技术性极强,翻译就不能只做语言转化,而应该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信息补充,譬如中医翻译。总而言之,加强作品多层面的可读性,融入像中国菜那般的异域感,是当下通过翻译传播来加强文化外译亲和力的方向性策略。

  (作者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研究”阶段性成果)